第九百六十四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3 / 3)

如果真的要劃分陣營的話,商輅是舊黨,李賓言是新黨,但他們都是堅實的皇黨。

李賓言要入京,要繼任百官之首的位置,那就需要表述清楚自己進京要做什麼,要實現什麼樣的願景,進而獲得支持,很顯然,李賓言作為匠城的發起者,他這個新黨,更確切的描述是工黨。

其實還有個人很合適,那就是在康國做康國公的王複,也可以競爭下這個位置,而且相比較商輅和李賓言,王複的優勢更加明顯,因為王複立下的是軍功,在當前振武的大環境下,王複這個墩台遠侯,顯然更具優勢。

其實還有一個人也有這個資格,那就是治水的徐有貞,可是,朱祁鈺屢次讓徐有貞回京,徐有貞都不肯,非要治水安天下。

到了李賓言這個位置,想不想進步,已經不完全由他一個人說了算了。

「那就讓他回朝來,這鬆江巡撫由原來的鬆江府尹陳宗卿擔任如何?」朱祁鈺確定了李賓言不是不想做官,而是為進京做準備,便做出了一輪的人事任免。

「鬆江府尹領京官銜,陛下聖意獨斷,臣不敢置喙。」

於謙搖頭拒絕就這個問題表態,打出了一張,無懈可擊。朱祁鈺收起了魚竿,想了想又問道:「那於少保怎麼看待吳敬的《代數》?」

於謙也在研究三經廠印出來的《代數》,於謙非常喜歡這本書,大明度數旁通的成果之一,他笑著說道:「臣在坊間聽聞,大明學子對新代數頗為支持,倒是翰林院的翰林們反對的聲音比較大。」

「為數學發愁的是學子們,臣倒是以為可以新舊並行,愛用哪個用哪個,那最後大浪淘沙,留下的便是金子。」翰林院翰林們反對理由和動機是極為充分的,我們當年受的苦,你們居然不用受了?憑什麼!

朱祁鈺和於謙關於遼東問題深入的交換了意見。

比如關於奴兒幹都司複設之事,皇帝和宰相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幅員遼闊的黑土地不應該限製,奴兒幹都司是一個失敗的教訓,官道驛路和船廠,最後都成為了建奴的嫁衣,要統治遼東,就要對整個遼東進行分治,郡縣化,是唯一的出路。

動用五十一萬人征伐遼東不是以消滅建奴造反勢力為主要目的,郡縣整個遼東,才是主要目的。

當年永樂年間,是國力不足,統治基礎薄弱,才隻能以奴兒幹都司形製,景泰年間的大明朝,人口多到大明已然放不下。

皇帝和宰相的意見並不.伍2⓪.С○м҈

總是那麼默契。

比如在是否讓韃靼、兀良哈、瓦刺、朝鮮等地出兵協從,於謙認為是可行的,有些髒活累活,就得讓這些人去做,比如對建奴掃穴犁庭,大明京營做就不合適,但是協從軍做便合適;

朱祁鈺不想讓韃靼、兀良哈等協從,因為這些地方剛剛王化,人心不定,進軍過程中,陽奉陰違反而拖遝征伐腳步,也就是說料敵從寬,這些新辟之地的韃靼人,至少要五十年之後,才能正式成為大明人。

在這個問題上,於謙選擇了讓步,掃穴犁庭,於謙有讀書人的辦法,殺人不斯文,於謙是個讀書人,自然很斯文,和林都打掃幹淨了,離得更近的遼東,就更容易打掃了。相比較和林,遼東有黑土地,換種這種事,甚至不需要做太多,自然而然。

景泰十三年六月,李賓言奉旨回朝,七月中旬,大明皇帝在北土城沙場秋點兵,任命忠國公石亨為征虜大將軍,晉國公於謙為總督軍務,楊俊、孫鏜、範廣、劉安、趙輔、朱儀、張懋等一幹將領為參將,太常寺卿商輅為楊俊參讚軍事,戶部左侍郎李賓言為孫鏜參讚軍事,大明京營精銳盡出,宣府、大同、直隸、山東衛軍協從。

皇長子崇王朱見濟、沂王朱見深再入軍旅曆練。

皇太子朱見澄也想去,朱祁鈺否決了他的主動請纓,太子去不得,哪怕他有了親弟弟也不行。

直隸、山東、遼東都司,共征調二十萬民夫,向遼東行都司沈陽開拔,民夫主要從遼東征調。

景泰十三年十月下旬,遼東大雪之日,大明軍雲集沈陽,分三路軍直撲建州。

。您提供大神吾誰與歸的朕就是亡國之君筆趣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