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東林對策(3 / 3)

想想前輩的豐功偉績,自己不過是暫且受一時的委屈罷了,又沒有叫你把自己的女兒或者愛妾送給李守漢去睡?

這一番話,錢謙益說得暢亭內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許多,在場眾人仿佛服用了太上老君的仙丹一般還了陽。七嘴八舌的開始議論起來。

“不愧是江南文壇盟主,這一番話頓時點醒我等。不知錢先生還有什麼賜教?”短髯老者也是撚著硬如鋼針的胡須微笑著詢問錢謙益。

“李某眼下聖眷正隆,且又手握重兵。我們不宜與他硬碰硬。隻能待其聖眷衰減之時再行慢慢炮製他。不過,以學生愚見,我等也不可坐以待斃,有些事情還是要悄悄的著手進行。”

“到底是我東林的天巧星!請先生賜教一二。”

“李某所依仗著,不過是一手錢糧。一手兵馬。錢糧,我江南廣有,但是,卻是缺少強兵悍將,所以才會被人隨意宰割!”

“學生以為,眼下平賊將軍左昆山。正是兵強馬壯之時,且又與我東林有淵源。我們不妨便在私下裏以錢糧兵器暗中資助與他,助他成功,助其練兵。天長日久,未必不能煉出一支可以與李某之兵相抗衡之軍!”

錢謙益的一句話,如同一桶冰水迎頭淋下,讓在場的大人先生們如夢方醒。

江南地區文風鼎盛。多少年來,東林和江南商人們便是一體兩麵。

從明代中期開始起,他們就開始布局,大力培養族中子弟讀書當官,即便不去做官的,至少也是成為各地名噪一時的文章風流人物,多年下來,各家的族中子弟。當官者不計其數,各種所謂名士、山人之類的更是多如過江之鯽。

他們還大力結交各地權貴,手段可用潤物細無聲來形容,這些商人頗有頭腦,他們結交前,並非"chi luo"裸,劈頭蓋臉的權錢交易。而是采取的另外一種長期耕耘、不求短期回報、默默奉獻的形式。

哪家官員要買田了,他們二話沒說,將田契偷偷送上,哪家官將家中子弟生活有困難了。他們偷偷送上錢財,又有哪個書院貧寒士子多了,膏火銀子不足,他們便悄悄的或者是為書院增加膏火銀子,或是幹脆將書院附近的田地買下,偷偷將田契交給書院山長,作為書院的一項長期固定收入,以保證那些依靠所謂膏火銀子來養家活口貼補家用的貧寒士子,在這個過程之中絲毫不提自己的要求。

如此長年累月,數十年如一日,便是鐵石心腸的人都被感動了,如此義商,誰不支持?

隻需關鍵時刻說幾句好話,或是行個方便,便源源不斷有好處送上,惠而不費,誰不願意?

他們還大力資助貧寒士子,大力資助各處教育,除了不給國家繳納一分一粒的稅收之外,他們可謂完美人物的代言人,占據在道德的製高點上。提起這些義商們,誰不豎起了大拇指,讚聲:“好?”

但是世易時移,如今這世道已經不是文人一支筆便可以指點江山的年代,而是靠著武人手中的兵馬刀槍了。

當年那種顧憲成隨便在無錫召集一群讀書士子在東林書院扯會閑淡,大罵一番他們看不順眼的某個朝中大臣,之後各自組織黨徒發起輿論攻勢,便可以令朝廷、內閣改變初衷,直接決定某個官員的升賞罷黜的好日子,早就一去不複返了。君不見,楊嗣昌在湖廣、四川剿賊,左良玉、賀人龍、猛如虎等人陽奉陰違,拒不執行軍令,他這個當朝閣老,督師大人又能如何?

手裏沒有刀把子,想單單憑借著人脈關係和口誅筆伐便將朱紈這樣的大臣逼得自殺的方案,如今行不通了。

“錢大人的意思是?”

眾人揣摩品味著錢謙益的話,自古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但是這許多年來,朝中文貴武賤,武職官員不值錢,所以他們也不曾在武將身上下太多本錢。

“列位前輩,諸位先生,錢某愚見,僅供各位一曬。”錢謙益也是個頗為知道進退的人物,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的分量,在這種場合,有他說話的餘地就不錯,他又有什麼膽子給諸位江南大佬們做決定?

培養扶植左良玉作為東林的軍隊代理人,茲事體大,自然要從長計議才是。但是,眼前卻是要好生的商議一下,該如何對付南粵軍。

“如果不繳稅,我們的貨色便不能出海,單是靠陸路和漕運,怕是緩不濟急。”

“就是!如今漕幫上下,與南粵軍明裏暗裏的眉來眼去,咱們的貨色交給他們,我還怕他們監守自盜!”

ps:感謝大家支持收藏到了一萬多,但是月票和訂閱似乎還比較慘不忍睹。在各處看盜貼的朋友,在貼吧看盜貼的朋友,麻煩在這裏訂閱一下。多謝!

404/35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