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率領清軍進了北京,立刻便寫信召他前來,以大學士原銜入內院佐理機務,如今,他是內翰林弘文院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官職差使。
同上麵說的範文程寧完我洪承疇等人相比,馮銓的資曆自然不如他們。但是,他也有他的優勢是這幾個人比不了的。那就是他長期在大明朝廷的權力中心,熟悉政務和各種情況。這一點,不要說範文程寧完我,便是洪承疇都自歎不如。要知道,洪督師雖然位高權重,但是畢竟長期在外帶兵打仗,對於政事運行,各地情況,就遠不如馮銓這個家夥熟悉了。
這也就是為啥多爾袞要收其為心腹的原因。
這幾位要麼是多爾袞的親弟弟,要麼是滿洲時期的權力核心圈子裏的人,要麼是被視為引路人的,要麼是熟悉大明內部情形的,隨便哪個拉出去都在在眼下的北京城裏跺一跺腳半個城都要震一震的人物。隻有跪在邊邊角上的那個,頗為紮眼,那是陳板大。
他一個工匠頭子,居然也能來參加這麼高級別的會議,不要說眼前這幾位了,就連他自己,昨晚上接到旨意的時候,都有些蒙圈了。要不是前來宣旨的是多爾袞身邊的心腹巴牙喇章京,也是他的熟人,陳板大都要懷疑是不是有人搞他的惡作劇。
除了陳板大之外,餘下的幾個人,哪個不是經曆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子?一聽多爾袞的腔調就知道,隻怕攝政王主子已經同意了,至少是一半同意了嶽樂的這個主張,不然,不會稱呼他的封號安郡王的。不直呼其名或者大罵該死的奴才什麼的,就很說明問題了。
領導已經有了基本意見,你們還等什麼?趕緊給領導的決定找台階,哦,不是,提供依據就是了。
江南一時半會占不到什麼便宜,那就把主力撤回江北,把江南丟給那些降官和地方士紳,讓他們自己組織義兵或者招募兵馬同宏武軍打個一佛生天二佛涅槃也好。朝廷不會管你死活的,就算是打不了什麼勝仗,能夠給李守漢多添點惡心,多牽製他一些兵力,等第三次世界大戰打起來,到那個時候,嘿嘿!哦,又走錯片場了,這不是蔣種菜給各地土匪發委任狀的劇情!
反正江南的銀子咱們也搶了不少了,索性就讓嶽樂都運回來,給各地兵馬發軍餉正用得著!
至於說把江南主力撤回來先把江北打掃幹淨,打通運河,這更是多鐸、範文程、洪承疇等人舉雙手讚成的。多鐸和洪承疇可是經曆過運河的,原本一條暢通的南北大動脈,結果,今天這裏的水閘被炸了,明天那段堤壩被反賊占了。這還不算,沿著運河的各處州城府縣,也是不停的城頭變幻大王旗,被各色武裝來來回回的拉鋸。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那就隻能是咱們暫時把江南兵馬抽調回來,對付江北。
“豫親王、洪大學士。你們二人去濟南,安郡王領兵回到江北後,不妨駐紮揚州或者是淮安,你們三人南北合力,把從山東到江北這一塊給朕肅清!”
“範先生,你擬一道旨意,令英親王領軍,專辦西賊孫可望、張定國等人。嗯,另有旨意給平西王吳三桂,令他領兵前往四川。平西王平西王,給朕把西賊平了!”
範文程心中自然明了,平西王吳三桂部下,不少人出自登萊的屯田兵,算是梁國公門下。就算是原來的遼東兵馬當中,李華梅的幹兒子也是大把的。讓這些人去和宏武軍對拚,那就等於是讓青獅白象金毛吼這些有後台的妖怪去和本家主子鬥法,隻怕一上戰場立刻就會現了原形。不要說他們了,就連八旗滿洲的死兵重甲,不也被傲蕾一蘭招呼一聲頓時戰場上嘩變了?索性便讓吳三桂去打張獻忠的四個養子,你們打個死去活來的,也讓我們省心。
什麼事都是先易後難,肉吃完了,剩下的就是骨頭了。接下來麵對的就是,撤軍回江北,調阿濟格、吳三桂去打孫可望李定國之後,江南的李守漢該怎麼辦?難道等他平定了江南那些魚鱉蝦蟹之後,在某一個早上突然間打過長江,出現在你的炕頭前麵?
既然今天是君前奏對,那就是要說出個所以然來。
“打!和姓李的打!”多鐸咬牙切齒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細細想想,自從李守漢出現在清軍的視野裏之後,清軍就遭受了一連串的損失。兵丁奴才折損了無數不說,家裏的子侄兄弟也倒在了他的炮口刀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