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南北君臣(二)(1 / 3)

“萬死奴才嶽樂泣血跪陳於皇父攝政王駕前:奴才受命跟隨平南大將軍渡江南下征討前明叛逆以來,雖劣質駑馬然尚算盡心,賴祖宗洪福,攝政王威風,沿途之上,應聲納降。。。。。然上海一役,折損我大清兵馬數萬,燒毀被俘舟船千餘,丟失火炮輜重糧餉無算。自平南大將軍勒克德渾以下,圖爾格等將佐官員陣亡。偽逆李守漢趁機大舉反攻,鴟張之勢一時無兩。江南之地丟失泰半。”

嶽樂的這道請罪題本被連夜以八百裏加急再加急的速度送到北京,擺在了多爾袞的桌案上。聽著筆帖式給他念著勒克德渾等人陣亡,上海戰役失敗的經過,多爾袞心中雪亮,這不是嶽樂的過失,相反的,如果沒有嶽樂在場,隻怕此時此刻,連南京都丟了。

何況,嶽樂發起奇襲,一舉收複蘇州,在勢頭正勁的李華寶麵門上狠狠的砸了一拳,打斷了他和姐夫施琅會師於太湖的念頭。不得不停下來整頓,鞏固地盤,也為清軍下一步的戰略動作爭取了時間。

嶽樂進攻蘇州,實際上便是戰略收縮前的戰術進攻。為得就是爭取時間和空間。他在蘇州停留了數日,看著那些官紳們在城內外大肆捕殺,將天堂之地的蘇州府殺得如同血海屍山一般。這才起身,帶著繳獲的糧食財帛和大小近千艘船隻往南京而來。

這份擺在多爾袞麵前的報告,就是闡述他的想法:將此時在江南的清軍主力撤回江北,把江南留給各地官紳,讓他們同宏武軍先打幾天爛仗再說。

至於說清軍主力撤回江北,布置在江北淮河運河黃河之間,嶽樂也說得很清楚,將這一大片區域內各式各樣的武裝打掃幹淨,打通運河,把山東鹿瑪紅、伍興所部壓縮到沂蒙山區或者是趕到登萊海邊。不讓他們繼續在清軍側後方襲擾,時不時的給清軍來上一記悶棍一菜刀。

對於以謝遷為首的其他武裝力量,嶽樂主張區別對待,“從賊堅決冥頑不靈者,以大兵剿滅之。渾水摸魚首鼠兩端者,以兵威震懾之,以官爵祿位引誘之。心懷忠義者,招撫之。”

除此之外,嶽樂建議將大兵擺在江淮河運之間,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這裏算是僅次於江南的經濟發達地帶。糧食產區自不必說,而且,有淮揚之地,素稱富庶,籌措軍餉便利。而且人煙稠密,招募兵員補充軍隊容易得很。淮河之地,幾乎年年發大水鬧災害,淮河兩岸的人們,每年都要在生死之間掙紮一圈,早就被鍛煉的彪悍異常,最是招募來當兵的好材料。

曆史上,什麼淮軍、北洋軍,國民革命軍都將淮河地區視為軍隊兵源,隨便派一個招募委員帶點大洋去,豎起招兵旗立刻就有吃糧人。所以,他們也就總結出來了一套心得體會,越是自然災害到來的時候,越是咱們補充軍隊的好機會。比如說1930年代的長江流域大水災,就成了為國民革命軍提供圍剿紅軍炮灰的最佳助力。

算了,不說了,跑題了。

而且,把大部隊擺在江淮河運之間,還有一個好處,這裏交通四通八達,向北可以擊破山東鹿瑪紅所部,向南可以再度渡江南下,同李守漢的主力部隊交戰。向西,可以策應湖北、四川等地的清軍。

“安郡王給朕來的這份請罪題本,你們怎麼看?”聽完了筆帖式將嶽樂的這份與其說是檢查和請罪書,不如說是下一步的作戰方略的文書念完,緩緩的開口詢問在場的人。

在場的,除了他的弟弟多鐸之外,幾乎一色的漢人文臣。範文程、寧完我這幾個早在老奴時期就已經投效的老資格之外,剛剛從南京回到北京的洪督師也位列其中。除了他之外,另外一個漢臣就頗為顯眼和尷尬了。

這幾位不但資格比他老(當漢奸的資格),而且,身份都是旗人。隻有他,不但是清軍打到北京之後投降的文臣,幾乎沒有資曆可言不說,更是一位三朝元老。

所謂的三朝元老,是說他和以他為代表的一群大明官員們,先在崇禎皇帝朱由檢駕前稱臣,後在永昌皇帝李自成麵前效忠,如今嘛,自然是大清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手下的股肱之臣。

別人稱為三朝元老,那得熬年頭,熬得一個一個皇帝駕崩了之後才行。這些人做三朝元老,那就簡單多了,短短的四十多天就可以。

而且,這種人的繁殖能力特別強悍,子孫繁衍,孽種流傳,到現在誰敢說沒有?比如說連夜表態繡紅旗的摘瓜們,前腳支持皿煮運動在大會上獨自一人表演十多個節目的變色龍大哥,又有哪個不是此輩的孝子賢孫?

此人名喚馮銓。更是此中好手。

馮銓這個人的事跡,咱們就不多說了,免得被封。(話說不厚道的作者已經得罪不少人了,能苟延殘喘到現在也算是僥幸。)總之一句話,他早期在翰林院的經曆,基本就是一本耽美小說,他在裏麵扮演的是受。也就是因為這段經曆,讓他一怒之下從東林黨主力過會到了魏忠賢麾下,成為了閹黨的骨幹。不光是骨幹,而且還是魏公公的義子幹兒,在九千歲的提拔下步步高升,官至武英殿大學生、戶部尚書、太子太保。大權在手,又有靠山,自然要清算一下當年的東林同黨。於是,翰林院輪他大米的案犯繆昌期等東林黨人,盡數被捕殺。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段快意恩仇,後來崇禎皇帝繼位,魏公公被殺,馮銓位列閹黨名單。但是,此人確實是有些手段的,像閹黨的崔呈秀等人盡數身死,他卻僅僅是個被貶的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