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佛郎機對小男孩(三)(1 / 3)

如果不是雙方力量對比太過於懸殊,隻怕隆武朝第一次朝堂上的自由搏擊群體對抗賽就要鳴鑼開賽了。以文官為主體的東林君子江南集團代表隊人數隻相當於武官勳貴南粵軍集團代表隊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左右。兵力數量對比上屬於嚴重劣勢。在戰鬥力上,可憐我東林君子們,除了讀誦聖人經書,學習朱子集注之外,個個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除了偶爾和書童丫鬟小姨子之類的在書房裏探討一下詩詞歌賦之外,完全就是心無旁騖了。

哪裏像對麵這群武夫勳貴南粵軍的官員?每日裏出兵放馬打拳踢腿耍槍弄棒打熬筋骨的?更是有那秦法學堂出身的官員,原本就是流賊出身!從刀山箭叢之中掙紮了多年,然後又被權奸李守漢所鼓吹的所謂君子六藝淬煉了一遍,什麼騎馬射箭之類的勾當,居然也成了我輩君子的必備技藝了?

想我堂堂大明的官員,每次都是眾正盈朝之際,集中諸位正人君子的浩然正氣,以數十人圍毆一人的絕大勇氣,麵對著對方窮凶極惡的強大力量,絲毫不畏懼,蜂擁而上,拳打腳踢,為大明鋤奸,在朝堂除惡。

(好了,好了。不厚道的作者已經看到了你手裏的板磚了。說人話就是,大明朝的文官就是一群嘴欠手賤的家夥。缺乏單挑的勇氣和戰鬥力,每次都是仗著人多勢眾,幾十個人打一個人。活活的在大殿上把人打死,然後,得意洋洋的在自己的行述、日記上,甚至是史書上大書特書,某年某月某日,大明君子們以數十人之力,奮力對抗權奸佞臣某某某,將其痛毆一頓。嗯?不厚道的作者似乎又看到了一些不好的東西。旁邊的國軍抗戰史怎麼和這些大人先生們寫得東西那麼像呢?一直到所謂的民國三十八年,千古完人空一格的新年致詞都還在說。可惜,一篇錦繡文章,一團美意,被個不解風情不識好歹的湖南圖書管理員給曲解了。他居然這麼評價:“要知道政府今天在軍事、政治、經濟無論哪一方麵的力量,都要超過共黨幾倍乃至幾十倍。”哎呀呀,這麼大的力量怎樣會不叫人們嚇得要死呢?姑且把政治、經濟兩方麵的力量放在一邊不去說它們,單就“軍事力量”一方麵來說,人民解放軍現在有三百多萬人,“超過”這個數目一倍就是六百多萬人,十倍就是三千多萬人,“幾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作二十倍吧,就有六千多萬人,無怪乎蔣總統要說“有決勝的把握”了。為什麼求和呢?完全不是不能打,拿六千多萬人壓下去,世界上還有什麼共產黨或者什麼別的黨可以僥幸存在的呢?當然一概成了粉末。由此可見,求和決不是為了別的,完全是“為民請命”。像不像呢?你要是有這麼強大的力量,幹嘛要求和,要回浙江老家坐著滑竿去上墳去釣魚呢?繼續發布通緝令,發出海捕文書捉拿湖南圖書管理員就是了。當然,犯賤的也大有人在。明明自己占據絕對優勢的,卻要以大事小,以全中國的利益來討好一小撮人。做出這種事情的人,用一句俗語說,不是有鬼就是傻。)

幸好,原本雙方口沫橫飛劍拔弩張的狀態,被各自團體的老大一聲斷喝給止住了。

在黃道周看來,這群家夥的出發點和攻擊的方向選擇的實在是太低級了。

上來便在皇帝正在興頭上的時候,攻擊新錢的發行是不是病商害民,須知,從打商鞅變法、漢武帝推行鹽鐵專營以來,這塊土地上什麼時候商人的身份能夠被重視?不然也不會那麼多的商人都資助書院,督促自己的子弟讀書應試考科舉了。為得便是改變自己的政治地位。擾民?別逗了!同天子正朔,政權的合法性相比,幾個商人的些許損失又能算得了什麼?

而且,所謂的擾民之說,更是站不住腳。比如說,李守漢手下的工坊將通寶大量鑄造出來了,拿出來作為軍餉作為俸祿發放,大家拿著到市麵上買東西,給工錢,那些升鬥小民看到這黃澄澄的,品相不知道比爛殼子強上多少倍的隆武通寶,自然願意收。自己年號的錢在市麵上頗受歡迎,這事傳到隆武皇上耳朵裏,他豈不是龍顏大悅?你說擾民,擾的是誰?若是梁國公手下分管城中治安的爪牙抓到了那些私鑄錢幣的商人,將他們的供詞呈送禦前,到時候,看爾等如何收場!那些家夥可是將好錢收了來,熔鑄取銅,再鑄造成銅器拿去獲取數十倍的暴利。或是在銅中大量加入鉛和錫,鑄造成私錢用來套利。

如今,這兩條渠道都被李守漢堵死了。

“陛下,臣令行轅有司撰文,擬令各處商賈官衙,收購貨物,給付隆武通寶和銀元。收取賦稅之時,隻收永樂、嘉靖、宣德、弘光、隆武和先帝崇禎十三年以後由臣督令有司所出之通寶。其餘各種年號之錢,不得使用流通。”

這是堵死了私錢在市麵上使用流通的道路。至於說另外一個渠道,將銅熔煉了製造銅器出售,嘿嘿,別忘了,李守漢的水師都是用薄銅皮包底來防止船底生貝類附著物的。這些人之所以能夠牟利,就是因為內地缺少銅礦,而銅器又是有需求的。可是,咱們的梁國公手裏可是掌握著菩薩銅礦和呂宋銅礦的,最不缺的就是這類金屬。你想要鑄造銅器到市場上販賣?好,等你千辛萬苦偷偷摸摸的將銅器鑄造好了,發現類似的銅器品相比你好,價錢比你低,也就是相當於購買生銅的費用和工錢的造價為成本,加上兩三成利潤的總和。小作坊的生產,怎麼幹的過工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