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部大臣亨克爾勳爵就曾經公開說過;“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不會派遣艦隊前往2萬海裏以外,為一些草管人命的金礦場主站台,這實在太愚蠢了。如果接受公平的法律審判,他們全都應該絞死。”
當倫敦下議會一些反對議員質疑時,曾拿出1840年第1次鴉片戰爭的例子反駁,顯示維護英國商人利益的重要性。
亨克爾勳爵是這麼應對的;“英國對打開擁有四萬萬人口的滿清王朝國內市場垂涎已久,那些鴉片販子隻不過正好提供了一個開戰的籍口。現在你們告訴我;澳大利亞有什麼能夠讓皇家海軍不惜耗費巨額經費遠征?”
這番有力的辯駁,令英國下議院那些跳得最高的議員們啞口無言,也成為亨克爾勳爵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
當然了,這其中不能否認倫敦既得利益階層在其中喝倒彩,扯後腿,各種渾水摸魚的操作,也是影響倫敦政府決策的重要方麵。
不同於原來曆史時期華人淘金者備受排擠,當今時代背靠大唐帝國的雄厚實力,在澳大利亞這片蠻荒的土地上,華人淘金者可以享受與英國白人同等待遇,甚至高於來自法德美意等國的白人淘金者。
這一方麵是因為大唐帝國是太平洋無可置疑的強者之一,在該地區的皇家海軍實力足以與大英帝國駐印度第三風帆戰列艦隊相媲美,實力得到了尊重。
….另一方麵是大唐帝國在墨爾本開設了駐外領館,對華人淘金者敞開入籍認證的大門,隻要繳納一筆認證費用,便可以取得大唐帝國海外公民的正式身份。
憑借駐外領館發放的戶籍證明,這些海外公民可以方便地往來與美洲各國之間,其合法權益得到大唐帝國實力的背書,沒有人敢於藐視。
至於悉尼,隻不過是澳洲東南部一個十幾萬人口的港口城市,以出產羊毛為主,還沒有發展起來。
不同於澳洲的這兩座城市,位居天使島東端的東港市自覺的融入世界貿易航線中,除了糧食和熱帶水果罐頭以外,還發展出了咖啡,可可,蔗糖,天然橡膠等特色種植園,形成了一定產業規模。
憑借著特色產品,東港市從國際貿易中嚐到了甜頭,逾發變得更有幹勁了。
別的不說
近在遲尺的澳洲各城市就是個巨大的市場,這裏的地理環境不適宜生長咖啡,可可,蔗糖,天然橡膠等亞熱帶特色農產品,也不適合熱帶水果生長。但是對上述產品卻有著強烈的需求,等於是家門口的大市場,而且利潤相當之高。
找對了發展方向,東港市對澳洲貿易做得如火如荼,他們允許澳洲客戶用羊毛,肉牛和金砂付款,拿回來後稍微加工一下又是一筆豐厚利潤。
東港人靈活的發展策略,使得東港市竟然發展起來規模不小的毛紡產業,從澳洲進口的羊毛經過加工變成粗梳毛條和精梳毛條,再次出口到帝國本土價值就翻了好幾番。
說了東港市,再說說帝國排行第十二的工業城市底特律,其1864年末統計人口70.3萬人,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過北美戰爭前,使這座密歇根湖畔的工業城市重新煥發了蓬勃生機。
在底特律對岸,就是英屬加拿大人口最密集的安大略省,整個五大湖北岸地區北緯60度線以內,聚集了英屬加拿大87%的人口,60度線以北氣候極為寒冷,根本不適應人類居住。
得益於皇帝陛下訪問英倫的豐碩外交成果,底特律在於英屬加拿大雙邊貿易中受益最大。
經由帝國內地轉口的金酒,龍舌蘭酒,無刺魚肉罐頭,熱帶水果罐頭和各種豆類和肉類罐頭,煤油,柴油及農業機械,本地出產的鋼鐵產品,化工產品等等,都是加拿大市場炙手可熱的暢銷產品。
作為貿易口岸城市,底特律是實實在在的受惠者。
底特律的實力不止於此,在城市的迅速複興過程中,底特律承接了造船業和汽車業轉移生產的紅利,麵向歐洲出口的各大汽車廠都在底特律設立了生產廠,因為這裏是帝國向歐洲出口最便捷的口岸城市,並且具備了優良的工業發展基礎。
正是這一切,造就了如今底特律城市繁榮的基礎。
….但要說帝國發展最快的城市,芝加哥也好,底特律也好,蓋洛普也好,誰都比不上皇家直屬領地德克薩斯地區的休斯敦,這是一個伴隨著石油化工而竄天猴一般崛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