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戰略機遇期(2 / 3)

曆史發生驚人的巧合,隻不過舞台從神州轉移到了北美大地。

身處局中,大唐王國該何去何從呢?

促使李察提出獅子大開口要求的主觀因素,有那麼幾條;

首先是國際因素。

站在倫敦的角度,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分裂且戰亂不斷的北美,希望看到的是被削弱且內鬥頻繁的美國,希望看到的是大唐王國衝殺在第一線,最好能扯著美國佬的蛋不停作妖,反正不給美國安生的發展。

隻有這樣

英國全球霸主的地位才能在北美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得到充分體現,並且對北美各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實現大不列顛帝國利益的最大化。

既然作為一個棋子,那麼就要有棋子的覺悟。

大唐王國的價值就取決於此,能夠得到的援助力度也取決於此,其戰略價值和重要性同樣取決於此。

更現實一點的說

大唐王國就是英國豢養在北美的一條狗,當需要撲上去不停撕咬的時候,卻安靜的躲在一邊啃骨頭,那要你有什麼用?

曆史上也曾出現過相似的一幕,扶桑國就是英國豢養在東亞的一條狗,當需要它衝上去撕咬北極熊,阻止北極熊勢力進入朝鮮半島和東三省,扶桑國是怎麼做的?

扶桑國與北極熊打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戰爭,傷亡以數十萬計,從東京都到北海道白幡飄飄,難道扶桑人都傻了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真正的傻子,當李察獅子大開口對美國提出離奇過分的領土主張時,英國默契的給予了熱烈回應。

迅速調高了華人移民力度,從當前的每月1.2萬餘人增長到1.6萬餘人,倫敦議會通過加強北美移民援助法案,對華人移民進行大幅補貼。

與此同時

工業、軍事援助和貿易支持紛紛調高了力度,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對於一個表現出色更有價值的棋子,倫敦不吝加強援助力度,這就是犒賞。

其次,是出於支援墨西哥的戰略考慮。

所謂“唇亡齒寒”,美墨唐三國的關係具備極強的聯動關係,墨西哥倒下,大唐王國也不會好受。

若大唐王國早早的退出了戰爭,躲在一邊隔岸觀火,那麼墨西哥將會如原來曆史上慘敗的一樣,很快連底褲都輸光了。

在原來曆史上

墨西哥並非沒有掙紮,總統安東尼奧·洛佩斯·德·聖安納率領主力軍隊和參謀部親臨第一線,參與了與美國軍隊的每一場激烈血戰。

可惜墨西哥腐敗習氣深重,病入膏肓,最終輸掉了這場至關重要的國運之戰。

雖然美國最終贏得了戰爭,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戰爭中傷亡達到18000餘人,其中陣亡13283人,耗資高達9750萬美元。

等到美國徹底壓服墨西哥,回過手來全力對付大唐王國,那麼就是大唐王國的覆滅之日。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美國人知道這個道理,在西線作戰連續碰了兩次硬釘子之後,就放下了原本高傲的態度,願意與大唐王國商談兩國間合約。

若是大唐王國要求不過分,興許兩國間的合約已經正式達成,可以高高興興的退出戰爭,贏得短暫和平。

但這和平時間不會太長,用不了多久,大唐王國就要獨自麵對美國的全力進攻了。

而這時,卻不會再有墨西哥出來分擔戰爭壓力。

美國人知道這一點,英國人也知道這一點,李察同樣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從側翼給美軍不停的製造大麻煩,挑起處處烽火,支援墨西哥正麵戰場,減輕墨西哥軍隊承受的壓力,就成為了大唐王國賴以自保的重要舉措。

第三點,寶貴的戰略機遇期。

從紙麵數據上看

美國在1846年人口接近2000萬,國民生產總值接近10億美元,其國力在世界上屬於二流列強,尤其是工農業經濟實力雄厚,軍事力量較為薄弱。

墨西哥600餘萬人口,大唐王國12萬人口(注;作為移民國家,每個月的人口都有明顯增長),無論經濟產出還是人口皆遠遜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