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接二連三傳來壞消息,沈翊還未來得及擔心,便接到了皇太後的懿旨,讓其隨四皇子一起,率領三萬京畿大軍趕赴北地支援。
接到旨意後,蘇煙不免擔憂,沈翊雖是武將之後,但除幾年前押送過一次軍餉外,從未踏足北地,更何況如今兩國戰事膠灼,稍有不慎便有生命危險。
但蘇煙也知自己改變不了什麼,隻得盡心盡力為沈翊打點行裝,盡自己所能讓沈翊行軍途中能夠舒適一些。
與蘇煙相反,沈翊內心很是期待這次機會,沈翊從小便在老國公的鞭策下習武練字,苦讀兵書,如今便是校驗的時候,雖然沈翊心知自己隻是帶兵支援,很可能無法與北狄正麵交鋒,但能見證李慶驅逐北狄,收複北地,也是大快人心!
因戰事緊急,沈翊接到懿旨第二日便要出發。
白日裏,沈翊被大長公主和周氏連番耳提麵命,要以自身安全為重,如今夜深了,便隻是夫妻二人的時間。
蘇煙依偎在沈翊懷中,不厭其煩,千叮嚀萬囑咐,讓沈翊莫要貪功冒進,自我保重,同時要常常寫信回家,絮絮叨叨,事無巨細。
沈翊知道蘇煙心中不舍,便一一答應下來,讓蘇煙不要過於擔心,照顧好大長公主和周氏。
二人說著瑣事,蘇煙忽然想到沈翊此次是隨四皇子一起的,便又問起四皇子的情況,印象中竟是未怎麼聽說過這位皇子。
沈翊便將自己知道的一一道來,四皇子生母隻是嬪位,身份低微,生下四皇子不久便過世了,四皇子便由其他嬪妃撫養長大,如今在禮部當差,聽說其不喜朝堂紛爭,隻愛文墨之事,因此便少有人了解。
蘇煙聽說四皇子不是多事之人,便也不再過問,見時辰不早了,便止了話題,勸沈翊早些休息。
翌日,沈翊早早便起了,蘇煙卻是心中擔憂,一夜未睡,一大早便紅著眼睛伺候沈翊穿衣,沈翊也是不舍,但也隻得吻了吻蘇煙泛紅的眼眶,又躡手躡腳的去看了安哥兒,便出了府,縱馬向京畿大營而去。
到了京畿大營,四皇子竟已到了,沈翊連聲告罪,四皇子卻笑的溫和,道是自己早來了,讓沈翊不必多禮。
二人一起見了現任京畿衛統領,清點人數無誤後,便率著三萬人馬出發了。
因四皇子身份尊貴,此次行軍一切事宜皆由四皇子定奪,沈翊本以為四皇子錦衣玉食,吃不了苦,心中已想好了說辭委婉勸四皇子急行軍,卻沒想四皇子主動頒下軍令,日夜行軍,星月兼程趕赴北地,同時身先士卒,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沈翊不由刮目相看。
在四皇子的帶領下,原本需耗時一月的路程硬生生縮減了五天,三月下旬,三萬京畿軍便與李慶率領的十餘萬鎮北軍彙合。
李慶自接到皇太後懿旨後便迅速返程,因是中途返回,又輕車減隨,所以比三萬大軍提前半月抵達,如今已是接管了剩餘的兵馬,重新部署了對敵之策。
北狄占領最北邊的沙城後,意欲乘勝追擊,幸好淮陰侯吸取教訓,迅速重整兵力,嚴陣以待,北狄才未能繼續南下,李慶到時,淮陰侯滿麵愧色,簡單與李慶交接後,便道是北地諸事就交予李慶,然後孤身一人回京請罪了。
李慶到後的半個月內,與北狄也交戰了幾次,但都是小打小鬧,並未傷筋動骨,畢竟此處是大周地界,於周朝軍隊還是便宜的,而北狄似乎也在沙城中休養生息,並未舉全軍之力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