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到了五月份,蘇信請人定製的箱籠已是上了漆在散味了,一年四季的被子,衣服首飾等也準備的七七八八,蘇信和李氏方鬆了一口氣,多虧了美食彙這幾月生意紅火,給蘇煙置辦嫁妝時手頭寬鬆了許多,再加上國公府送來的聘禮,蘇信大略估計了下,湊個一百抬嫁妝是不成問題的,前頭於思薇的嫁妝是一百二十八抬,蘇煙不能越過這個數,但一百抬嫁妝也能讓蘇煙在京中揚眉吐氣了。㊣ωWW.メ伍2⓪メS.С○м҈
皇宮內,大長公主正與皇後說話,大長公主輩分高,又深居簡出,所以今日忽然遞帖子進宮,皇後也甚是納悶,不過也並未多問,隻與大長公主噓寒問暖。
大長公主與皇後隨意聊了些家常,才道出自己來意,希望皇後能賜些東西給蘇煙添妝。
皇後略感驚訝,這段時間沈翊要娶小戶之女的事情在京中傳的沸沸揚揚,皇後也是知道的,甚至還問了皇帝的意思,知道沈翊早就稟報過此事,皇後便沒再多問,活到皇後這個年紀和身份,太知道什麼事該問什麼事不該問了。
皇後隻猶豫了一會便痛快答應下來,依皇後前次所見,皇上對這樁婚事是樂見其成的,自己不過賞賜些東西,想是不打緊,不過皇後口頭雖是答應了下來,在大長公主走後還是專門派人去跟皇帝說了此事,果然不出皇後所料,皇帝並無不滿,甚至吩咐皇後不要吝嗇,多挑些好東西,皇後此時才放下心來。
大長公主在宮中周旋了半日,回到府中已是有些累了,便讓小丫鬟給自己按摩舒緩,嚴嬤嬤見了有些心疼,大長公主是個爽利人,最煩與宮中之人打交道,今日為了沈翊和蘇煙之事竟是主動求見皇後,不知在宮中花了多少心思周旋。
想了半天,嚴嬤嬤還是忍不住開口道:“公主,國公爺也沒求您去宮中討恩典,您何必如此!”
大長公主本在閉目養神,聽了嚴嬤嬤的話微微睜了眼,隨即又合上,“你當我隻是為這兩個孩子麼?自幾年前翊兒他爹去後,國公府境況便不如從前,表麵上翊兒領著京畿大營的差事,聖眷正濃,但實際上如何我心中有數,若不趁此機會抬舉蘇煙,隻怕等我走了之後,京中再沒人記得鎮國公府!”
鎮國公府本是家大業大,老鎮國公統領兵部,又常伴聖駕左右,自是花團錦簇,但老鎮國公去後,府中二爺遠在江南,沈翊又守孝三年,難免人走茶涼。
三年孝期滿,聖上看似給了沈翊將軍之位,統領京畿大營,但也隻是行演練管理之事,並無調遣之權,加之一直在城外不用上朝,時間長了,京中眾人隻知鎮國公而不知沈翊。
好不容易娶了名門之女於思薇,雖於思薇性格軟弱,大長公主有些看不上,但畢竟是侯門嫡女,有了威武侯做親家,日後再與各府走動的多些,如此也算不錯,但誰知於思薇一朝身隕,一屍兩命讓人徒增傷心不說,沈翊也背上了克妻克子的名聲,大長公主又是心疼又是生氣,但也無計可施。
後來沈翊好不容易有了心儀之人,雖不是名門貴女,但大長公主確實喜歡蘇煙,為了府中聲名,也為了蘇煙日後不被人詬病,大長公主勢必要去一次皇宮,求得恩典。
嚴嬤嬤雖未想到這麼多,但也知府中如今雖不說門可羅雀,但確實與其他世家沒有多少來往,大長公主也是無奈之舉,嚴嬤嬤歎了口氣,隻希望蘇煙入府後能多為大長公主分憂。
。您提供大神都市南山客的步步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