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秦淵不斂財,楊和謙手下那批人卻未必。
不過能開報社的都是有點家底的富商,對這些人斂就斂了吧,自古以來就沒聽過商人能鬧翻了天,隻要不動到最底層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天下就亂不起來。
秦淵接手了整頓報社行業一事之後,各個報社的老板為了在這場整頓中保住自己的報社,將關於他的那些文章全部調整成對秦淵歌功頌德的類型。
如此一來,關於秦淵的流言蜚語瞬間減少了很多,民眾對秦淵的好感也是不斷上升。
在收編繁清報社的過程中,秦淵接著這個機會,打掉了不少跟繁清報社有利益輸送的貪官汙吏。
而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屬於六皇子黨。
六月份的時候,賀臨屁股上的傷徹底好了,朝廷也正式頒布發行許可證,擁有許可證的報社才能發刊,不然就是非法發刊,會被官府治罪。
與此同時,繁清報社也正式被收為國有,改為大慶報社,為此,朝廷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刊物部”,負責報社的運轉與發刊。
而刊物部裏的那些官職人選,基本都是從翰林院裏挑出來的。
翰林院原本就是皇帝的秘書部,一群並無實權的讀書人,幹這種崗位再適合不過。
因為收歸了國有,繁清報社出版的內容就比往日正經嚴肅的多,在而後的幾個月裏,市場份額不斷下滑,被其他報社所蠶食。
為拯救銷量,朝廷隻能又出新規,表示事關國策以及國事的內容,隻能由大慶報首先刊印,而其他報紙隻能等著大慶報先發了之後再發。
此措施的確打擊了其他的報社,讓繁清報社重回了銷量第一的寶座。
這幾個月的時間裏,秦淵又要同內閣一起商議關於發刊許可證的各種條例,還要準備同韃靼那邊開放互市的各項事情,忙的不可開交。
好不容易等到十月稍微閑下來了一點,宮裏卻又出事了——太後病倒了。
秦淵母妃去世的早,是被太後養大的,太後病倒之後他十分擔憂,每日除了處理朝事,還要去慈寧宮中侍奉太後。
衛柔作為他的王妃,也每日陪同他一起進宮侍奉太後。
這幾年跟太後的相處,衛柔早就將太後的喜惡摸的一清二楚。
衛柔是個軟性子,不爭不搶,平日裏侍奉也很貼心,太後挺喜歡她的,就是對她一直沒有孩子一事有些介懷。
即便病倒了,還是忍不住同衛柔念叨,讓她給秦淵生個世子。
衛柔乖巧的應下,表示自己一定會努力。
然而她心裏無比清楚,一個巴掌拍不響,這種事她自己即便再怎麼努力也是沒有用的。
成婚的這幾年,衛柔跟太後相處的時間比跟秦淵相處的時間多的多。
麵對秦淵,衛柔已經沒有一開始的害怕,但也沒有太多的感情。
平日在王府,兩人算得上相敬如賓,她做好她的瑞王妃,他當好他的瑞王。
隻是跟太後這麼長期的相處,衛柔也逐漸付出了真心。
她是真的希望這個老人能好起來。
。您提供大神良宵的七品逆襲:最強女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