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兩層含意(1 / 2)

從秦淵那離開之後,太子一直在想他這句話的意思。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歸北邙,其中的侯和王指的是同一個人——漢靈帝。

漢靈帝從小被寄養在道士那裏,怕泄露身份,所以不能稱他為王爺,隻能叫侯,正好那個道士姓史,因而漢靈帝那時候被叫做史侯。

不過後來,漢靈帝已經不是史侯,而是皇帝了。

單從字麵上來看,這句話的意思史侯已非史侯,皇帝又不像皇帝,因為一場宮變,百官公卿乘車騎馬保護漢靈帝上了北邙山。

但秦淵說這句話,顯然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

回府之後,太子坐在書房,反複的揣摩著這句話。

“侯非侯,王非王……莫非這六個字是在暗指我?”

這句詩詞所作的時期,漢室勢微,群雄並起,所以才會“王非王”。

詩詞裏的王指漢靈帝,秦淵口中的王是不是指自己呢?

難道秦淵是在說他現在勢微,被六皇子奪權,好好的一個儲君,都不像個儲君了?

太子回想了一下秦淵跟他說這句話的神色,那不是一種對他式微的嘲諷,反而像是在小心翼翼的往湖麵投擲石子。

如果前麵幾個字是在代指自己,那後麵的字又是什麼意思呢?

“千乘萬騎歸北邙……千乘萬騎歸北邙……”

千乘萬騎為誰而來?為王而來。

可千乘萬騎又從哪裏來呢?

太子很快想到了秦淵要領兵出戰的事情。

若王代指自己,那秦淵整句話表達的含義,是他會領著千乘萬騎,誓死效忠保護自己嗎?

太子又想了一遍秦淵說這句話的神色。

不對,如果隻是單純表達效忠的話,何故做出那樣一副表情呢?

太子隱隱有預感,這裏麵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歸北邙……”

如果侯與王並非代指自己,那又會代指誰呢?

太子想到一個可能,頓時心驚肉跳。

難道秦淵說的是……父皇?

倘若真指的是父皇,那後麵的千乘萬騎歸北邙又是何用意呢?

千乘萬騎為保護王而來,而致使他們需要保護王的是……宮變!

太子心髒砰砰直跳。

到這裏,他覺得自己似乎看透了一點秦淵的意思。

莫非秦淵是想讓他發動宮變,逼父皇退位??

太子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現在秦淵要領兵出擊,京城城內兵力必然空虛,京城各營將領本就有些是自己的人,再加上秦淵和梁左都是此次平虜的大臣,領兵數萬,此時若是發動宮變,逼父皇退位,那自己的確很有勝算。

雖然說是這麼說,但這個想法太過大膽,而且一旦失敗,後果也將不堪設想,太子一時之間無法下定決心。

*****

太子走了之後,秦淵給賀臨寫了一封信,把跟太子的對話都寫了上去,叫人秘密給她送了過去。

看完這封信之後,賀臨眼睛都瞪大了。

她叫人給秦淵送紙條,是想讓秦淵挑撥太子跟楊和謙的關係。

楊和謙是太子的智囊,如果跟這個智囊有嫌隙,以太子的智商,離被廢肯定就不遠了。

但賀臨沒想到,秦淵除了挑撥,居然還敢唆使太子趁此時機逼宮篡位!

不過太子伏低做小這麼多年,雖然愚鈍了些,但總的而言,不像是敢做出這麼大逆不道之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