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得知結果,秦淵的信(2 / 2)

***

中秋結束之後,賀臨收到了總督署的公文,說皇上批了奏疏,很快會派兵過來,將關押在淳嶺的犯人轉去杭州大獄,由總督署準備,將這些人發配去北方充軍。

一件大事落了地,送走了這些犯人,縣衙每日的開支也少了很多。

賀臨算了算日子,秦淵差不多也該到京城了。

既然如此,她也該準備處理一下淳嶺的各項事務,就像秦淵所說,她升官是必然的,至於她走之後,淳嶺會變成什麼樣子,真不好說。

封建時期的地方治理極其依靠個人能力,而她在淳嶺呆的時間太短,事情又多,沒有辦法重新選出一套好的縣衙班子留給淳嶺百姓。

之後會是個什麼樣的官來淳嶺,她也做不了主。

雖有心,但無力。

唯一能盼著的,便是吏部選個好點的人來接這個位置。

權利越大,能做的事情才越多,這讓賀臨對以後的日子忽然有了目標。

一直等到八月底,她收到了吏部的調令,同時還有秦淵的一封書信。

作為一個習慣互聯網的現代靈魂,收到這樣一封手寫信的賀臨感覺頗為奇妙。

信的內容如下:

賀臨親啟,吾於八月中至京師,後入朝,帝複為百官所誇卿,以內閣議賞汝,今汝必已得吏部調令,徙福建漳州為知州,事雖甚善,然有不得不提,福建多倭,尤漳州所管兩縣皆臨海,曆來倭寇更是屢於此進犯。吾已向兵部薦武將俞光友為漳州衛指揮使,其人軍事頗有才,汝可信之。汝於漳州猶須多慎,尤須防倭,此乃重中之重,切記,切記。

原來她的調令,是內閣商議出的結果嗎?

皇上居然也準了?

一瞬間,賀臨臉色沉了下來。

她於浙江一案費盡心思,衝鋒在前,敢得罪太子和六皇子,唯一所求隻是皇上的庇護。

可現在漳州這麼大一個坑,說景曆帝這麼善於玩弄權術之人不知道?她死都不會信。

唯一的合理的答案是:知道了,但是準了,就是不在乎她的死活罷了。

自古帝王多涼薄,是她把這個皇上想的太好了。

身在棋局中,進退不由人,她雖然奮力想掙脫身為棋子的命運,可仔細想想,在這種社會,天下哪一個人,不是任由帝王擺弄的棋子呢?

“此去漳州,怕是凶多吉少……”賀臨低下頭,看著手裏的書信,長長的歎了口氣:“朝野上下,恐怕隻有你,是真的在擔心我了……”

*****

調令既然下來了,賀臨總不能不走,楊主簿如今從代理縣丞變成了正牌縣丞,至於淳嶺縣知縣,吏部要重新調人來,而在新的知縣上任之前,楊主簿都會代理縣衙諸事。

知道賀臨要調去漳州,而且是升官了,賀家人十分開心。

畢竟賀臨是福建人,親屬都在那邊,去了之後離家也就更近更方便了。

他們看不懂裏麵的彎彎繞繞,賀臨怕他們擔心,也沒和他們多說什麼。

既然賀臨要回福建,萬語琴便打算順路回老家。

她原本來浙江,是以為賀臨出事,來見最後一麵的。

不過後來賀臨不僅沒出事,還平安出獄了,她又煩老家那邊的各個媒婆,才在浙江躲了這麼久。㊣ωWW.メ伍2⓪メS.С○м҈

現在賀臨都要去福建了,她沒理由不回去。

就算賀臨不升去福建,她也不可能在浙江呆太久,賀家的那些田地還需要人打理,不可能一直讓管家看著。

她要回老家,賀臨倒是沒什麼意見,反正漳州與賀家所在的永平縣隔的也不遠,騎馬的話,大概一天就能到。

臨走前,賀臨將手上所有還未處理好的事情都和楊主簿交代了一下,由於不太放心楊主簿的人品……不,現在應該說是楊縣丞,她還威脅道:“我要是一走你就敢朝令夕改變卦,壓迫百姓的話,我就算在福建,也要向朝廷參你!”

楊縣丞哭笑不得:“哎呦堂尊啊,你放心吧,下官絕對不敢!”

。您提供大神良宵的七品逆襲:最強女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