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得知結果,秦淵的信(1 / 2)

內閣向皇上舉薦賀臨去漳州任知州的事情,秦淵是在第二天知道的。

當時他正在房間裏練字,聽了貼身太監孟辛的彙報之後,愣神了片刻,一不小心,一滴墨便落到了紙上,暈開一片。

孟辛從他十歲起跟在他身邊,後來被他帶出宮,當了貼身太監,幹爹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楊昌,所以這個消息的來源一定是可靠的。

秦淵會愣住,是覺得這個位置太好了。

這麼好的位置,偏偏是由太子黨與六皇子黨一同商議出來,說裏麵沒有貓膩,誰會信呢?

秦淵放下筆,坐在椅子上再三思慮,想到了一個可能性——倭寇。

如果說什麼時候沿海地區的官職會成為致命差使,就是倭寇進犯的時候。

慶朝建立這麼多年,海防逐漸廢弛,到景曆朝,倭寇屢犯東南沿海諸省,賀臨的父親,也是死在了幾十年前那次倭寇大侵犯之時。

賀臨即便成了知州,海防也不是她一手能解決的事情。

可一旦出了事,她卻免不了要擔這個責任。

若太子與六皇子真打的是這樣的算盤,用心可謂險惡。

不行,他不能坐視不管。

不……可明麵上看來,這是個相當不錯的美差,他又該怎麼去反駁呢?

秦淵起身,來回踱步兩圈,最後停下了腳步,看向孟辛:“備馬,我要去找一趟兵部尚書薑大人。”

“是。”

兵部向來沒什麼油水可撈,是六部裏比較清苦的,正值多事之秋,北邊打仗,東南倭寇又時不時騷擾,很多事都得兵部去忙,因此兵部並沒有被吸收進六皇子黨或者太子黨。

他們不吸納,兵部尚書薑開成樂見其成,正好他也不想卷入黨爭。

隻是如此一來,薑開成反倒失去了進內閣的機會,一直遊離在外。

秦淵年幼之時,薑開成曾在宮中當過諸位皇子的老師,而在這些皇子中,他與秦淵最為親近。

不過秦淵這次找他,不是來敘舊的,而是想向兵部舉薦一個人。

以前他的不受重視,即便舉薦了人,兵部同意,皇上也未必會準。

但如今浙江一案他也有功,風頭正盛,皇上答應的可能性很大。

*****

收到內閣議事給的結果後,景曆帝並沒有猶豫,直接準了。

他其實不是看不出來太子與六皇子的小心思,將賀臨調去福建,看似是風光無限的肥差,實則暗流湧動。

但景曆帝覺得無所謂。

浙江的事情,他下手確實有點狠,六皇子和太子,恐怕都有些怨言。

如果一個賀臨便能讓太子與六皇子消氣,挺劃算的。

*****

秦淵走了之後,賀臨如往常那樣在縣衙上班,還陸續將魏白萱與溫雲熙派人送了回去。

八月十五中秋節休沐,賀臨是在家和賀家人一起過的。

雖然如今的家裏的人加一塊湊不到十個,不如往常在賀家那樣,擺出宴席,丫鬟、管家、護院一起過的熱鬧,但整體氛圍不差,外麵不時還有煙花炸響,恍惚間甚至讓她有種過年的錯覺。

在現代她是公司高管,平時工作忙碌,偶爾有節假日,難得的能喘口氣,其他的倒也罷了,她並不是很喜歡過中秋,因為這是合家團圓的日子,而家裏隻有她一人,哦,還有她養的一隻金毛。

賀臨也不喜歡吃月餅,覺得太膩了,但吃了萬語琴和小桃做的手工月餅,才覺得應該是她錯了。

不是月餅膩,隻是工業化時代,模式化機械產出的月餅膩。

吃了月餅賞了月,賀臨還帶著幾人出了門,去逛了熱鬧的集市,看舞龍舞獅猜燈謎。

“賀大人,中秋好啊!”

“見過賀大人。”

“大人中秋好。”

雖然賀臨未著官服,但一路的百姓隻要認出來賀臨的,都會與她行禮打招呼,甚至還有人特意過來與她見禮。

這當然不止是禮儀驅使,更多的是他們對賀臨打心眼裏尊重。

對這些人的問候,賀臨也是拱手,一一笑著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