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自縊當天上午,京城全城投降,李自成進入皇城,周皇後等女眷的遺體被發現,三名皇子也被太監出賣成了俘虜,但沒人發現朱由檢的去向。
於是李自成懸賞黃金萬兩搜尋朱由檢。
三月二十日中午,朱由檢的遺體被發現,他身穿藍色道袍,披頭散發,遮住了臉,右腳穿著襪子和紅方舄,左腳赤腳,胸中背心有帶血遺詔。
遺詔跟流傳的版本大差不差,都是在說自己登基十七年來一事無成,以及諸臣誤朕,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的話!
朱由檢的遺體被運至東華門外,和周皇後的遺體放在一起,大臣們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其他大臣也就看一眼,沒動作。
因為死忠明朝的人這時候不是被殺就是自殺了,留下來的人,基本都想活命,能拜一拜已經夠對得起朱由檢了。
當時的情景是,錦衣衛指揮使投降,部分錦衣衛戰死,太監部分投降,部分戰死,文臣部分自盡殉國,多數投降,勳貴殉國的有七個,戰死的有幾個,其餘投降,武將,部分戰死,部分投降。
以下,部分殉國者名錄,隻是部分,而之所以說是殉國者而不是殉國官員,是因為部分人根本連官員、讀書人都不是,有的是大頭兵,有的是老百姓。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四川道禦史趙撰、太常少卿吳麟征、監察禦史王章、左諭德馬世奇、翰林院修撰劉理順、工部主事金鉉、監察禦史陳良謨、翰林院官員汪偉、太傅張慶臻、兵部官員成德、光祿寺署丞於騰蛟、工部尚書範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兵部尚書李邦華、左副都禦史施邦曜、大理寺卿淩義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彥、翰林院侍讀周鳳翔、吏部主事申佳胤、戶部官員吳甘來、吏部官員許直、禦史趙撰、兵部官員姚成、知州馬象、中書舍人滕之所、中書舍人阮文貴、中書舍人宋天顯、太醫院吏目楊元、知事陳自達、官員毛維張、內閣官員張應選、禦史陳純德、太仆寺丞申佳允……
新城侯王國興、新樂侯劉文炳、都督劉文耀、彰武侯楊崇善、惠安侯張慶臻、東宮侍衛周鏡、駙馬都尉鞏永固、宣城伯衛時春、京營將軍賀珍、千總徐文樸、提督褚憲章、守禦任之華、左都督劉繼祖、恭順侯吳汝征、太監高明時、五軍營薑應魁、五軍營楊二哥、百戶王忠、千戶李忠、布衣範箴、錦衣衛高文采、錦衣衛李若璉……
以上,有的舉家自焚,有的投水自盡,有的戰死沙場,有的一輩子沒受過皇帝恩惠,但國亡時卻走在前頭!
愚忠嗎?相比於什麼拷餉、剃發易服,這個時候殉國似乎也並不是什麼很悲慘的下場了。
皇帝、皇後殉國了,太子、皇子被俘了,該殉國的已經殉了,剩下的,要麼是對明朝徹底失望,想在新朝廷建功立業,要麼就是純粹想活命的。
比如朱能的後代成國公朱純臣,劉伯溫的後代誠意伯、徐達的後代等等人,及內閣大學士陳演、魏徳藻等人。
陳演、朱純臣帶頭勸進李自成,他們想著榮華富貴,卻沒想到李自成隻想從他們身上拿富貴,追贓拷掠,白銀千萬兩,這又是何苦嘞?
拷餉之後,李自成在明朝太監王德化等人的請求下,用較好的棺材重新收殮朱由檢夫婦的遺體,四月初三日埋在田貴妃墓中,即思陵!
朱由檢下葬時,隻有太監和百姓為朱由檢送葬……也不錯了,至少還有人記得你不是,朱由檢你完全不必悲傷。
兢兢業業十七年,頻發的天災,內憂與外患,花白的頭發,殘破的河山,破爛的龍袍,胡來的軍政,最後三尺白綾送葬,昏君不至於,明君夠不上,平庸的君王,血性的男子,明思宗朱由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