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又攻打合江,踏破瀘州,攻陷遵義,建國大梁,設丞相、置百官,儼然想跟明朝平起平坐。

奢氏建國後,奢崇明率軍數萬分道向成都進發,先後攻陷富順、內江、資陽、簡州、新都、龍泉等地。

同年十月十八日,永寧土司兵馬包圍成都,彼時成都隻有守兵兩千人,四川布政使朱燮元急忙征調石柱白杆兵、龍安府明軍支援。

西南大亂,奢氏反叛,明朝聞訊大驚失色,連忙升任布政使朱燮元為四川巡撫,同時調派楊愈茂為四川總兵官,入川平叛。

另一邊,石柱宣慰使秦良玉收到調令後,立刻安排弟弟秦民屏,侄子秦翼明率四千精銳進駐南坪關,掐斷叛軍歸路,同時分兵守忠州老家。

秦良玉自己則親自帶六千精銳統精兵沿長江西上,助平叛亂……有一說一,女將軍手下這兵力是真的足,不久前才在渾河折了數千精銳,現在還有上萬兵馬。

同一時間,貴州巡撫李標得到消息後,迅速派貴州總兵張彥芳、都司許成名、黃運清等人率軍援救四川。

從天啟元年十月到十二月,明軍和奢氏大小百餘戰,陸續殲敵萬餘,先後收複遵義、綏陽、湄潭、桐梓、烏江等地。

奢氏對此全然不顧,一心一意要拿荊州……不,要拿成都,他們在成都城外大肆打造雲梯、呂公車,日夜不停的攻城。

石柱、貴州、京城等各路援兵到達成都後,於牛頭鎮大敗奢氏,收複新都。

天啟二年正月,四川巡撫朱燮元秘密策反了叛軍將領羅乾象為內應,隨即他又讓部將設伏詐降,誘騙奢崇明到達城下。

奢崇明中計來到成都城下後,朱燮元迅速送他一場大敗,羅乾象順勢完成任務投降,成都之圍遂解。

奢氏大敗,明軍乘勝追擊,先後又收複了資陽、內江、簡州、瀘州等40多個州縣,奢崇明隻能退往永寧老家。

同年二月,貴州水西安邦彥起兵造反,響應奢崇明,安邦彥自稱羅甸大王,率十萬大軍圍攻貴州首府貴陽。

由於貴州總兵當時正率軍援救四川,兵馬也多數都帶了出去,於是導致貴陽城內兵力稀少,根本不敢和安氏硬碰硬,隻能死守城池。

死守死守,一守就是十個月,貴陽成了一座孤城,外無援軍,內缺糧草,發展到後來,城內百姓無糧飽腹,於是……人相食!

說回奢氏,天啟二年五月,明軍進至重慶,秦良玉、秦民屏姐弟倆攻克二郎關,總兵杜文煥破佛圖關。

川東兵備副使徐如珂擊退奢氏數萬援軍,殲敵萬餘。

同月二十八日,明軍收複重慶,殺奢氏部將樊龍、張彤,此後,雙方激戰於建武、長寧、宜賓、遵義一帶,互有勝負。

天啟三年初,朱燮元吸取了——我以分,賊以合!無法徹底平叛的教訓,決定集中兵力,直搗永寧奢氏老巢。

他先在納溪設置疑兵,假裝進攻,暗中調集主力集結到長寧,趁奢崇明被疑兵牽製的時機,果斷進攻永寧。

同年四月,明軍攻克永寧,五月,克藺州,奢崇明慘敗後僅率殘兵敗將投奔安邦彥。

奢、安聯合後,分兵進攻永寧、遵義,但都白杆兵擊退,隨後四川總兵官李維新等人統率眾將,兵分五路進攻貴州龍場,生擒奢崇明的老婆安氏、弟弟奢崇輝……

還有“大梁國”大學士、經略、丞相、總督、文官武將等,斬首萬餘人,奢崇明再次逃跑。

平叛戰爭到這裏暫時結束,明朝詔令廢除永寧宣撫司,改設州府治理永寧,派遣流官治理,駐紮官兵鎮守,徹底漢化這片地域。

再說說安邦彥,天啟二年二月,安邦彥圍攻貴陽後,收到消息的貴州總兵張彥芳連忙從銅仁率領兩萬大軍回援,但他大意輕敵,被安氏誘騙到龍裏,送了他一場大敗。

同年三月,明朝調遣貴州附近各鎮兵馬支援貴州,同時調遣湖廣、雲南、廣西三省共四萬大軍前往貴州助戰。

同年六月,新任貴州巡撫王三善率軍一萬進駐平越,靜待各地援兵,副總兵徐時逢、參將範仲仁領兵增援,卻在新添甕城河被安氏打敗,貴陽於是援絕糧斷。

同年十一月,王三善分兵三路破圍,親率中路軍兩萬,經新添,至龍裏,連戰連捷,斬殺安氏叛軍萬餘人。

同年十二月,貴陽解圍,然而,經過十月圍城,貴陽城內軍民相食,曾經逃入貴陽城內的百姓有四十萬,最後吃到隻剩兩萬多人,人肉明碼標價,一兩銀,四斤肉!

…………

安邦彥這貨敗退後,退守陸廣河,彼時雲南的明軍已經先後收複平夷、沾益兩座城池,雲南境內的叛軍勢力基本被肅清。

貴陽解圍後,湖廣、廣西、四川數省支援貴州的軍隊先後抵達貴陽,貴州巡撫王三善於是繼續兵分三路,進軍水西。

天啟三年一月,安邦彥聯合永寧奢崇明、烏撒安效良,誘導明軍橫渡陸廣河,先後在陸廣、鴨池兩地大敗官軍,龍裏一帶再次被叛軍占據,貴陽再次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