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爭先恐後的上奏請立太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畢竟,廢太子的事,明朝曆史上,除了景泰帝朱祁鈺廢過朱見深外,還從來沒出現過。
明朝的皇太子也堪稱是曆朝曆代最穩的一個群體,除了朱見深外,從來沒被廢過一個。
比如洪武朝朱標,建文朝朱文圭、永樂朝朱高熾、洪熙朝朱瞻基、宣德朝朱祁鎮、景泰朝朱見濟、天順朝朱見深、成化朝朱祐樘、弘治朝朱厚照、隆慶朝朱翊鈞。
萬曆二十九年,由於朝臣給的壓力實在太大,大臣們每天除了地方奏報外就是上奏請立太子。
朱翊鈞實在頂不住了,隻能在萬曆二十九年十月冊立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時封三子朱常洵為福王,五子朱常浩為瑞王、六子朱常潤為惠王、七子朱常瀛為桂王。
國本之爭由此落下帷幕!
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持續了十五年,先後搭進去四個內閣首輔、十多個六部尚書級別的官員、中央、地方官員更是多達三百多人,
其中一百多人被朱翊鈞下詔罷官,發配邊疆充軍。
萬曆三十一年,流言四起,說朱翊鈞準備換太子,目標直指皇貴妃鄭氏,朱翊鈞大怒,派人逮捕傳播謠言的人。
萬曆三十九年,幽居深宮,雙目失明,又常年見不到皇帝、太子的王恭妃薨逝,內閣大學士葉向高上奏建議厚葬,朱翊鈞不允。
甚至於連皇太子朱常洛想為母守孝都不被允許,直到王恭妃的屍體在宮裏腐爛,朱翊鈞才終於同意下葬,同時追諡為皇貴妃……
無言以對!
萬曆四十一年,流言再起,說皇貴妃和福王準備謀害皇太子朱常洛……朱翊鈞無奈,於是令福王朱常洵於萬曆四十二年就藩。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個叫張差的中年男子,手持棗木棍,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明目張膽的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見人就打,打傷守門官員多人,一直打到宮殿前的房簷下,才被人抓住。
事發後,張差供認自己是受皇貴妃手下宦官龐保、劉成指使。
皇貴妃鄭氏為讓心腹免罪,向朱翊鈞哭訴求情。
但一國儲君,皇太子差點被人拿根木棍在宮中打傷,實在是駭人聽聞,大臣們對此議論紛紛,壓力再次給到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再次無奈,怎麼每次都能遇上這種狗血事件,能咋辦呢?這事隻能找皇太子朱常洛。
皇貴妃鄭氏直接給皇太子朱常洛跪了,朱常洛見狀慌得不行,趕緊回跪……一番講述後,朱常洛表示不願深究,於是朱翊鈞以張差是瘋癲奸徒,殺之於市。
人證消失後,龐保、劉成兩個太監有恃無恐,矢口否認涉案。
同年六月一日,朱翊鈞秘密處死龐保、劉成,案件就此成為一樁懸案,是為明末三大案之“挺擊案”!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朱翊鈞駕崩,同年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改元泰昌。
泰昌元年八月初一日,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身體正常,麵色正常,完全沒有一點患病的跡象……誰能想到他居然一個月就沒了!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七月二十四日,尚未登基的朱常洛發銀兩百萬兩犒賞遼東等地的邊關將士。
同時,下令罷免礦稅,撤回礦稅監使,增補內閣成員,恢複朝廷中樞運轉,朝野上下異常感動……
確實該感動,這一波直接是把明朝最後的財源斷了,曾經一直以為朱翊鈞收礦稅是為了自己享樂,看了後才發現這些錢也是拿來到處補窟窿的。
現在朱常洛把礦稅停了,大臣們自然非常高興,因為這些錢不進皇家口袋就是進他們口袋。
不然,百姓難道還能有礦?想想都不可能,再過一千年都不可能。
泰昌元年八月十日,剛登基十天的朱常洛就一病不起,連第二天的萬壽節,也取消了。
根據談遷的《國榷》記載,是皇貴妃鄭氏給朱常洛進獻了八個美女,於是,連續奮戰幾天後,朱常洛虛了!
孤證不立,然而《罪惟錄》也同時記載,朱常洛登基後,貴妃進獻美女侍奉皇帝,不到十天,皇帝就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