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好色到底是不是毛病?(3 / 3)

他即位當天,就下令釋放被關押在死牢裏的諫臣海瑞。

其後對嘉靖一朝因諫言得罪諸受迫害人員進行平反翻案,並優予褒恤錄用,比如曾銑。

同時懲辦一些在嘉靖朝諂媚助惡的宗室,如遼王朱憲㸅,以及一些文武官吏。

同時,拆毀道觀神壇,禁止齋醮,逮治方士王金等人,追奪邵元節、陶仲文等方士的官爵。

還下令取消自己祖父睿宗朱祐杬配天的資格,以迎合反對世宗追尊其父的輿論……大孝子!

見此,他手下官員膽子逐漸大了,大臣王治甚至上疏請求將睿宗牌位逐出太廟。

朱載坖沒同意,但也僅僅是沒同意,對於大臣們想扔他祖父牌位的事,他完全沒啥反應。

據說,朱載坖上朝很有意思,就跟個木偶一樣,杵在龍椅上不說話,大臣們要是不問啥,他能保持整個朝會不說話。

更絕的是,他經常免朝,也不按禮儀去拜祭自家祖宗,逮著機會就往後宮跑……顯然,美女比政務、祖宗更有吸引力。

朱載坖垂拱而治,朝廷的運轉就全部落在了內閣幾位大學士身上……之後內閣權壓六部,顯然朱載坖要負很大責任。

隆慶朝內閣有九名大學士,分別是徐階、李春芳、高拱、郭樸、陳以勤、張居正、殷士儋、趙貞吉、高儀。

其中最重要的是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三人皆有才幹,但互相傾軋。

隆慶朝初期,徐階與高拱爭權,徐階利用言官的聲勢迫使高拱及其同黨回家養老。

不久,徐階因為勸諫朱載坖得罪了不少宦官,加上張居正與高拱聯手對敵,於是徐階下線,李春芳成為內閣首輔。

隆慶三年十二月,高拱複出,立刻開始報複徐階,他指使言官上疏攻擊徐階起草的世宗遺詔有問題,又揭露徐階三個兒子在鄉間橫行霸道,為惡一方。

徐家兼並田畝達數萬頃、高息放貸,獲取暴利虐民等事,自己也連上《正綱常定國是以仰裨聖政》及《辯大冤明大義以正國法》兩疏。

指責徐階欺謗先帝,假托詔旨!

對此,朱載坖的處理辦法是嘉獎高拱,但不處理徐階……據說是因為沒聽懂高拱的奏疏裏說了啥。

高拱:……我的母語是無語!

隆慶五年五月,李春芳致仕,朱載坖任命高拱為內閣首輔。

他和張居正同心輔政,創造了一係列重大業績,比如重用明朝水利大師潘季馴興修水利,治理水患,大名鼎鼎的束水衝沙法就是潘季馴的得意之作。

另外,高拱、張居正都認為,能否進行改革,改革能否奏效,成敗的關鍵首先在於用人。

於是將整頓吏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要求自六部至地方各級文武官員,處事辦案均定有程限限製。

必須按期準確辦完上報,而且必須卷牘清楚,冊檔登載詳細,以備檢閱查核。

在高拱的建議下,朱載坖改革人事考績製度,強調因事用人,不能因人設職。

強調惟才是舉,因才酌用,不許庸碌貪婪者濫竽充數,渾噩官場。

強調嚴功罪以定遷黜,提倡以實心行實政,辦實事。

不以科目等級名次作為用人的主要標準,根據業績破格用人,他官不得與之同論俸資。

凡領憑而不到任之官,一律免職降用,對經查實有據的貪婪官員不許再朦朧複職,而對於雖被科道彈劾之員,仍必須核實證據然後再作處置。

對冒牌偽官一律拿解嚴懲;對冗官冗吏一律裁革。

甚至於,對世襲山東曲阜知縣的孔氏後人,高拱、張居正也敢下手,同樣革免世職特權。

另一方麵,高拱又多次專疏奏薦賢能,如請起用原禮部尚書高儀、原工部尚書朱衡及名將譚綸、戚繼光、王崇古等。

同時,頒行《考察論劾事例》,規定凡官員貪酷異常者提問,才力不及者分別等第或調簡僻,或調閑散,或降級或改教,二次不及者以罷軟論。

這些規定比原來的處分均有加重。對於寄生於各衙門的冗官冗吏大力裁斥,對於衰疲老邁之員,分別安排退休。

明朝首輔,張居正稱第一,高拱不說二三,至少也能占個第四。

可惜,朱載坖死後,兩人爭權,最終高拱失敗回家,終老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