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們又不傻,他都一邊兒涼快去了,還殺他幹嘛?
至於為啥汪直這麼嚇人,文官們這麼怕他?還是因為混軍隊的原因,軍中出來的人,信服的就是拳頭、刀子,不跟你玩啥彎彎繞繞,說抓就抓,說殺就殺,官場那套對他不起作用。
一句話,混官場的最討厭他這種不講規矩的人。
曾經聽說有人把汪直當偶像,個人是非常震驚的,汪直,那不太監嗎?另一個被記載的汪直(王直)也不過是個海盜,有啥值得崇拜的?
直到真個去了解後……我道歉,我膚淺了,這位是真牛啊,除了差點男人的東西,他幾乎就是小說男主本主!
他跟朱佑樘的生母紀氏一樣,都是瑤族,都是韓雍大破斷藤峽叛軍時抓的人,幼年入宮。
入宮後被安排到了萬貴妃身邊,人聰明,長得漂不漂亮不知道,反正不可能醜,畢竟古代的顏狗比現在多。
不過十來歲,汪直已然成長為朱見深與萬貴妃合格的爪牙,入禦馬監,負責內廷兵馬。
然後就是外派為軍隊監軍,與王越、朱永等名將橫行大漠,征剿建州女真、頂風冒雪奇襲威寧海。
軍功蹭蹭上漲的同時,他還兼領西廠,到處查案逮人,朝野上下風聲鶴唳,聲勢鬧得很大。
能打仗,又威風,關鍵人也沒多壞,不愛錢、不虐民的……除了喜歡給文官找事,但就算是文官,正直且能力強的他也不整人。
比如成化朝的天下第一清官楊繼宗,這個人名聲很大,汪直聽說後專門去拜訪他,結果楊繼宗不鳥他。
汪直有些生氣,之後見到楊繼宗後,上來就是人身攻擊:天下第一清官……沒想到長這麼醜!
楊繼宗直接懟了回去:我長得再醜,我也沒毀壞父母給的身軀啊!
汪直:……他罵我,他居然敢揭我的傷疤,不就是說我是太監嗎?姓楊的,我記住你了。
……確實記得很清楚!
之後當朱見深問及,朝中官員誰最廉潔時,汪直脫口而出:天下不愛錢的,隻有楊繼宗一個人!
除此外,明朝的武舉也是汪直提議完善的,在此之前,就算是朱元璋、朱棣這倆武皇帝也忽略了武舉選才。
成化十八年,汪直失寵,西廠被撤……正德年間又開了,畢竟廠子不能一直荒廢著。
正德朱厚照不僅重開西廠,還開了一個新廠,取名內行廠……內行廠廠長顯然不內行,幹了五年就沒了,內行廠存活時間還沒西廠長。
除了愛開廠,老朱家的人還喜歡隨便找人當官,這個毛病是從朱元璋開始的,洪武朝工匠可以直接當官,秀才曾泰還一步到位當了戶部尚書。
朱見深繼承了他祖宗的愛好,並且發揚光大,搞了一個傳奉官製度出來。
天順八年二月,戰神朱祁鎮剛噶沒多久,屍體都還沒涼透,朱見深便下了一道詔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匠為文思院副使。
這便是傳奉官製度的開始。
傳奉官,是當時人們對那些不經吏部銓選,不經科舉選拔、沒有朝會廷推、沒有六部議定,而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
一句話,傳奉官製度打破了科舉製度帶來的相對公平,人們發現,不需要寒窗苦讀,不需要專研四書五經,隻要討得皇帝歡心,那就可以當官。
於是乎,皇權和士大夫的平衡被打破,科舉似乎成了一個笑話,成化皇帝那是軍戶、醫官、畫師、工匠、和尚、道士,通通來者不拒,一律封官,這誰受得了?
據說,成化朝大太監梁芳取中旨授官,人數居然高達1000人,這是官,不是吏,一千個官,那得多少次科舉?
傳奉官的泛濫,引起了很多官員的不滿。
成化十九年,禦史張稷上疏,談及傳奉官給朝政帶來的混亂。
張稷說,自有傳奉官後,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識的,武官中竟有從來沒拿過弓箭的,自古以來,有這樣的事嗎?
朱見深,這家夥有一點很好,他聽勸,非常聽勸,別人給建議,隻要是有理的,他基本都聽。
張稷上奏後不久,朱見深就聽取建議淘汰了一部分傳奉官……沒多久他又封了許多傳奉官。
朱見深:我這人,聽勸,改錯……然後繼續犯錯!
當然,成化朝末期,朱見深終於意識到傳奉官帶來的危害,於是大批量淘汰官員……就是沒淘幹淨,比如太醫院一個叫劉文泰的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