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論成化朝四處征戰的底氣(1 / 2)

打建州、征西南……朱見深表示挺忙,成化朝的武將大概挺樂嗬,因為立功的機會太多了!

自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派兵徹底掃平雲南,同時令沐英鎮守後,西南漸漸安定。

當然,這安定隻是表麵,暗地裏明朝能完全控製的地方其實並不多,多數還是要靠當地土司治理,畢竟,西南這片地方,尤其是雲南,獨立太久了。

從唐朝時期南詔崛起開始,到宋代,大理國承繼,元朝雖然滅了大理,但段氏依舊當著土皇帝,元朝對雲南的掌控顯然並不深。

到朱元璋滅雲南梁王後,深感這片地方控製難度之大,於是大量遷移漢人進入雲南,同行的還有不少軍戶。

現在雲南人尋根探源,基本都會提到一個地方——南京柳樹灣,緣由就在於洪武大移民。

移民漢人入雲南的同時,朱元璋還將原來雲南地區的人遷移到山東等地,以漢化少民。

其次,一把火幾乎燒光了南詔、大理等政權的文字、史料,斷了少民根本,再加上改土歸流,一代代下來才有之後的永曆小朝廷以雲貴為根本。

言歸正傳!

明朝成化年間,西南都掌蠻作亂…作亂的原因跟明朝的改土歸流很有關係,官員不懂處理少民事務,造成了官民矛盾、民族矛盾。

朱見深登基之初,聽說西南叛亂,本來是打算直接出兵的,但大臣周洪謨反對,建議招撫。

朱見深聽取意見,準備在當地重新設立土司,讓少民首領都掌蠻來協助明朝管理當地。

萬萬沒想到的是,朝廷想法很美好,現實操作卻很骨感。

負責招撫事宜的都禦史汪浩設計誘騙少民首領進見,砍了270多人,直接造成民族矛盾激化。

沒說的,你把人首領都殺了,人肯定是要報複的,於是戰爭開啟。

戰爭初期,都掌蠻憑借熟悉地形的優勢,連續殲滅貴州、四川的多路明軍,攻破多座城池。

於是,成化三年,朱見深以程信、李瑾為統帥,調集大軍圍剿都掌蠻,至於這大軍具體多少……有說十八萬,有說二十萬的,反正不具體。

成化四年,戰爭結束,明軍獲勝,都掌蠻遭受重創,一直到萬曆朝也沒再發生大規模暴亂。

至於為什麼隻到萬曆朝,因為萬曆朝西南土司又搞事了,播州楊氏,七百年大族,一朝團滅,即萬曆三大征!

話說為什麼明朝土木堡之後,不過十來年,朱見深就再次雄起,四處征戰嘞?

四個點,一是景泰朝把朱祁鎮搞出來的爛攤子收拾了大半,沒多少遺留問題,朱見深需要解決的,僅僅隻是天順朝的爛攤子。

二是朱見深拿細水長流的開中法換了短暫輝煌。

朱元璋設立的開中法,要求商人運輸物資到邊境換取鹽引,拿到食鹽的售賣權。

由此,將朝廷的財政壓力轉移到商人身上,同時保證邊軍的穩定供血。

然後,朱祁鎮打了個土木堡,開中法沒壞,邊軍先讓他搞壞了。

朱見深登基後,麵臨諸多爛攤子,急需用錢,他比崇禎聰明些,知道一味加征百姓稅收隻會讓自己的敵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