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傳說中的土木堡戰神,南宮囚徒、明朝盛世終結者,個人bgm《站在草原望北京》
且說明朝宣德二年十一月,貴妃孫氏為明宣宗朱瞻基生下一個兒子,按輩分為祁字輩,名中屬金,因而取名朱祁鎮。
朱瞻基非常興奮,因為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還是最最喜歡的小青梅孫氏給他生的,那真是含嘴裏怕化了,捧手裏怕摔了。
宣德三年,不足一歲的朱祁鎮便被朱瞻基立為皇太子,同年,胡善祥退位,孫氏成為皇後。
據說,幼年的朱祁鎮讀書時異常精神,反倒是對玩具什麼的提不起什麼興趣,這讓朱瞻基非常開心,覺得自家兒子長大後一定是個明君。
對於兒子,朱瞻基非常重視,不但讓內閣三楊輪流給他講課,還親自選派學識不錯的太監去貼身照顧朱祁鎮……
很不幸,這個太監叫王振!
據說這個王太監原來是個舉人,在地方上任了學官一職,奈何,他的抱負遠不是一個學官可以承載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王振有大抱負,但科舉考試卻卷不上進士,壓根不是那塊料。
於是,本著此路不通就另尋一道的理念,這個男人對自己的二弟來了一刀,自閹入宮……狠人!
從後來的經曆看,王振這個決定賭對了。
明朝宮廷自然不缺太監,但此時卻十分缺少讀過書的太監。
這還得從朱元璋說起,這個愛讀曆史的皇帝,鑒於元朝太監亂政的現象問題,嚴格規定太監不準讀書,還立了塊鐵碑,內臣不得幹政,預者斬!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朱允炆對太監更是嚴苛,動輒打罵,稍不順心就殺太監,儼然沒把太監當人看,這也是朱棣能收買到太監的重要原因。
因為這是黑暗之中為數不多的光明。
朱棣靖難成功後,開了個廠子叫東廠,開始重用太監,但同時也有防備,規定太監品級最高四品。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對太監也沒什麼興趣,因而略過不提。
到了朱瞻基時期,太監們的春天來了,這個皇帝設了內書堂,專門找了個大學士教太監讀書,還讓太監參與政務,負責批紅。
奈何,經過明初幾個皇帝的刻意打壓,這個時候讀過書的太監鳳毛麟角,實在是人才匱乏。
王振占的就是這麼個優勢,科舉卷不過天南海北的學子?沒事,看我老王實現彎道超車。๑乛v乛๑
學子們:……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朱瞻基知道王振這麼個人才後那是真的高興,讀過書不說,他還中過舉,學識自然比不上朝廷重臣,但比內書堂那些個渣渣開是強出不知道多少倍啊。
外加這個王振真的超級會做人,見了三楊那是恭恭敬敬,禮貌無比,見了朱祁鎮,“有人在時”他總是勸朱祁鎮要以社稷為重,好好學習,經營江山。
朱瞻基:……他真的,我哭死!
呐,對於三楊來說,這個宦官知禮守義,不愧是讀過書的……宦官!
對於朱瞻基來說,這個宦官讀過書,有才學,還會建議皇帝重社稷。
對於朱祁鎮來說,這個宦官雖然在人前總是說著大道理,但在人後,他會帶自己玩,教自己一些很新奇的東西。
什麼叫做人啊?什麼叫演技啊?王振表示我可以……除了一個人外。
這個人就是彼時的張太後,王振那演技在她看來完全小兒科,畢竟她這一生見過雄才大略的洪武、永樂,見過寬仁的洪熙,狡詐的宣德……還有蠢蠢的建文。
王振什麼段位,能跟上麵這些人精比?不過是剛出山的猴頭,不知道如來的神通。
宣德十年,朱瞻基噶了,九歲的朱祁鎮繼位,太皇太後張氏輔政,三楊為顧命大臣。
王振的倒黴時間到了,時不時就要被張氏拉到小皇帝和三楊麵前批評一頓,還要麵對不時的刀子威脅。
王振表示我可太難了,因為這刀子它多數時候雖然是假的,但自己如果稍不注意,它隨時可以是真的,主動權在張氏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