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朱元璋的黑料3(2 / 3)

但朱棣不一樣,他是造反起家,得位不正,他想證明自己,隻能拚命攢功績,根本沒空想修運河、建北京、連年征戰會不會影響百姓。

所以,仔細想想,洪武、永樂兩個時代,更多人應該更喜歡洪武時代……僅限於普通人,當官的就算了,貪六十兩就得當皮草。

再說說宗室問題,有那閑功夫的可以查查朱元璋的26個兒子的個人生平,如此你就會發現,這些人中溫和有才的有,比如蜀秀才朱椿,暴虐有才的有,比如晉王朱棡、又暴虐又無能的還有,比如魯荒王。

更具體的,你可以看看朱元璋的這些兒子,凡是洪武年間就成年封為藩王的都去了什麼地方當王。

答案是邊境,從東北到西北,連著封了十三個藩王,另外還有武昌的楚王、成都的蜀王,這些人的定義是什麼?邊疆大將。

洪武年間有一個特奇怪的規定,就是每年秋天,這些邊境藩王都要帶兵進入草原打擊北元勢力。

想到了什麼?沒錯,打草穀,這在曾經是草原民族的專利,每年秋天,秋糧成熟時,草原民族就會揮舞彎刀、騎著高頭大馬進入中原搶糧食,順帶搶錢、搶女人。

朱元璋的觀念有點樸素,本著你能來搶我,我自然也能搶你的想法,於是每年秋天安排藩王帶兵搶草原。

由此,曾經屬於草原民族的狂歡時刻成為了他們的噩夢。

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朱棣率兵靖難的時候沒有北元勢力進犯中原?

被打怕了唄,還能是啥?

換你是北元皇帝,看著燕王朱棣跟明朝的建文皇帝打得熱鬧,你想不想搶一把?肯定想。

但你看著邊境上那剩下的十二個藩王,你還敢動嗎?他們不來搶你,你就偷著樂吧,還想反搶,美得你。

話說,洪武年間明朝居然還有漠南這塊地方,也是曾經沒想到的,漠南十三衛,直接把衛所設在漠南這塊地盤,比如開平衛、東勝衛什麼的。

說到這兒又想到了常遇春被追封的王號,開平王!

曾經覺得這個王號很普通,畢竟徐達那個中山王,曾經可有個中山王,戰國時經常跟趙國幹仗,還有點小厲害。

開平?這什麼王號?直到知道元朝有座城叫開平城,還他喵是忽必烈曾經住過的地方……瞬間啥疑惑沒了。

拿前朝開國皇帝待過的城池給你當封號,換誰都不能說皇帝小氣了!

說回宗室問題,朱元璋的26個兒子,除了太子標在京城跟著處理政務,其他的,凡是成年的皇子,通通在邊境以及不安定的地方呆著。

比如遼王、慶王、秦、晉、燕、寧等王,甚至就連周王、魯王都肩負著支援邊境藩王打擊北元的任務。

例外的比如蜀王、楚王,這倆一個在武昌,陳友諒曾經的國都,一個在成都,明玉珍的地盤,幹什麼的?清理那倆大佬殘餘勢力,以及穩定那兩塊地方的。

另有岷王,封地雲南,沈王、韓王,封地在哪兒?東北!

熟悉宇宙棒子國的人應該清楚,半島那個地方,曾經有個稱呼叫三韓。

朱元璋的野心可不止傳統漢地,他要的是元朝曾經的所有,但很遺憾,除了朱棣以外,其餘皇帝都沒那個開疆拓土的心思。

至於朱棣,這家夥雖然開疆拓土,但同時也在破壞朱元璋定下的藩王拓邊政策,什麼遼王、寧王……通通趕到南邊去,兵權卸了,無詔不能出封地,不能經商、科舉、種地、當工匠……搞數學、音樂、醫學倒是可以。

就……完全當豬養,每年好吃好喝供著,你要是無能、殘暴或懦弱,那朱棣比誰都高興,你要是有才、賢能、剛強,那你小子晚上睡覺別太死,不然永樂皇帝提著刀就來了。

為啥?因為朱棣得位不正,他怕其他藩王學他,因此隻能把藩王當豬養。

一句話,宗室無才那才是好宗室,至於有才,那是催命符,容易死人的。

這個政策如何呢?有利有弊,利處不用說,明朝兩百多年近三百年的國祚,多虧了這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