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陳友諒麾下有一員大將,叫趙普勝,這人打仗很厲害,為天完政權立下赫赫戰功,更重要的是,他讓朱元璋感到頭疼。
此時的朱元璋還很弱小,夾在陳友諒、張士誠兩大勢力中間,默默發展,根本沒能力發動大戰。
於是他設了個計,針對陳友諒多疑的性格,特意找了個能說會道的人潛入陳友諒軍中,潛移默化的說著趙普勝的壞話,比如背叛啊、造反啊、想取而代之啊啥的。
本是多疑的人,一天天聽的又是麾下大將的壞話,一次兩次的陳友諒可以置之一笑,時間一長心裏就打鼓了……這人,不會真的想取代我、背叛我吧?
不行,得派個人試探一下,於是他派出使者來到趙普勝軍中試探。
趙普勝全然不知自家老板已經起了疑心,加上他人也直率,每次就是俺老趙為天完流過血、為天完立過功,為天完打下廣闊疆域啥的。
消息傳回,陳友諒坐不住了,謔!居功自傲?不滿封賞?咋滴,你想當老板?要不我死一個,位置讓你坐?美得你,必須辦他!
1359年9月,陳友諒以會師為名,邀趙普勝前往安慶,趙普勝完全不懷疑啥,樂嗬嗬就去了。
到了安慶,就見陳友諒親自出來迎接自己……
趙普勝:哎呦,老板真客氣,老板太好了,老板,俺老趙這條命賣給你了!
陳友諒邀請他登船,他沒懷疑,繼續樂嗬嗬登船,剛登船就被逮了!
趙普勝:?這劇本不對,不該是君臣相知,上演一出佳話嗎?老板,俺老趙為你流過血,為你立過功,你不能殺俺啊!
陳友諒:死到臨頭居然還敢誇功,殺!罪名——圖謀不軌!
於是,趙普勝卒,朱元璋去除一個心腹大患,陳友諒同樣去除一個心腹大患……雙贏,隻有趙普勝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1360年,徐壽輝準備遷都龍興,也沒啥準備,帶上心腹就樂嗬嗬往龍興跑,途中準備在江州駐紮。
江州的陳友諒再次表示了歡迎,像歡迎倪文俊一樣歡迎他。
於是,徐壽輝入城了,徐壽輝被埋伏了,徐壽輝的心腹死光了。
到這裏,陳友諒再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公然稱王,漢王,並建造王府,設置屬官,為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同年5月,陳友諒拎著徐壽輝,領著大軍向朱元璋的地盤開拔,克太平城,殺朱元璋麾下大將花雲。
攻克太平,抵達采石磯後,陳友諒已然迫不及待了,他要稱帝,攔路石就剩一個徐壽輝,於是,他在五通廟砸死徐壽輝,並在五通廟登基,國號漢、年號大義。
他不玩禪讓那一套,因為他不信那個,什麼道義?狗屁,老子拳頭足夠大的時候,道義也得讓路!
你瞅瞅朕這年號,大義!如何?朕就是殺了徐壽輝,朕就是以下犯上,但朕拳頭大啊,就是改元大義,不服打我!
好吧,天完國內,不,現在是大漢國內,還真沒人敢反對他,曾經有人敢,但基本不是噶了就是跑了,剩下的都不敢。
陳友諒稱帝了,北邊的元朝他已經不在乎了,南邊的朱元璋、張士誠、陳友定、方國珍他看不上。
因為啥?因為他拳頭大,他的疆域囊括江西、湖北、湖南,他的兵馬足有六、七十萬,兵強馬壯,他怕啥!
你說北邊的元朝,他會說:塚中枯骨,已然腐朽,早晚必死於我手。
你說南邊的朱、張、陳、方,他會說:朱元璋力弱、張士誠乏誌,陳友定守戶之犬,方國珍海上孤兒,皆不足慮也!
也就一個朱元璋能讓他稍微認真點,張士誠算半個,至於其他的,那都啥啊?不考慮。
顯然,此時的陳友諒非常自信,甚至於到了自負的程度。
稱帝之後,陳友諒火速整軍南下,誓要滅了朱元璋,至少也要把朱元璋打服,對了,他開著戰船去的。
千帆激揚,封鎖江麵,黑壓壓的一片壓過來,誰見了不犯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