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歡迎來到鹹平之治,我所打造的治世!】

公元997年3月,趙恒登基為帝,繼位之初,便奉行寬待宗室政策,緩和了宋朝宗室間的緊張關係。

(不然喝酒找誰?宋太宗皇帝!)

趙光義:這是汙蔑!

李世民:樂子人!

朱棣:不,這是樂子!

雍正:這是朕工作之餘的消遣。

對宗室——趙恒的政策具體表現為:給叔叔趙廷美恢複官爵,按高規格改葬,同時加封趙廷美的兩個兒子。

對於趙德昭、趙德芳的兒子,同樣表現出親近的態度。

對於跟自己有爭位之嫌的長兄趙元佐,不追究,恢複官爵,努力經營兄弟關係。

對普通宗室,高官厚祿養著,但不給實權,限製出行範圍,同時也嚴厲約束宗室,不許肆意妄為,最重要的是,王爵不世襲。

用人方麵——大力起用自己的潛邸舊臣,如李沆、李至、夏侯嶠、楊礪、王繼英、畢士安、張耆、王繼忠、夏守贇等人替換朝中重要職位,其中五人一路官至宰相。

繼位之初,趙恒以呂端為相,但這老臣激流勇退,於是李沆、張齊賢升任宰相,陸續還有呂蒙正、向敏中相繼拜相。

但這幾人對趙恒來說都不重要,因為他們的建議趙恒一般不聽,唯有李沆,這位潛邸元老趙恒非常信任。

當然,也有可能是兩人執政理念相仿佛,都是堅持奉行祖宗成法,但也不執迷,對於不好的也敢於改變。

經濟上——比如財權,宋初,主要有鹽鐵司、度支司、戶部司負責理財,三司之間互不統屬,摩擦不斷,理財效率非常低下。

趙恒為此設置了三司使一職,統管三司,三司使又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此,財權直接由皇帝掌握。

賦稅方麵,推行“和預買”製度,簡而言之就是朝廷在百姓缺錢的時候借貸款給百姓應急,等百姓夏收、秋收後,用收成還貸。

這方麵在當時是非常不錯的,因為宋朝此時尚處於上升期嘛,但到了後麵這製度就變了,簡單說就是朝廷放貸少了,百姓的收成卻依舊照收不誤。

貨幣方麵,改良鑄造的小錢錢,同時減少鑄造數額,以穩定貨幣體係。

深度貫徹鹽、鐵、酒、茶、香料由官方經營,細致的修訂、補充關於鹽、鐵等物經營的法令。

農業上——鼓勵百姓墾荒種地,頒布農業法令《景德農田敕》,恢複常平倉製度,幫災年的百姓渡過難關。

引進、推廣占城稻、天竺綠豆,免除全國百姓買賣農業器具的稅務,綜上,極大鼓勵了百姓墾荒種地的積極性。

印刷《四時纂要》《齊民要術》等農書分發給地方官,促進農業生產。

由此,北宋耕地由宋太宗時的3億多畝增長至5.2億畝。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宋朝自趙恒起,是嚴厲禁止屠宰耕牛的,千萬別信《水滸傳》中來二兩熟牛肉的口號。

這口號在宋朝,或者說在古代任何王朝都是會受罰的,死不死的倒不一定。

對於官員,趙恒特意調高了地方官員的俸祿,同時增加職田……給地方官的,相當於養廉銀(田)

當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養廉田成功升級成了養貪田,隻能說高薪養廉的初衷是好的,但主要監管不力,就很容易釀成貪腐。

索性,趙恒並非沒有意識到這點,專門寫了《文武七條》告誡官員要廉潔、奉公什麼的,反正我話說完,聽不聽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