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7年3月29日,趙光義病逝於開封萬歲殿,終年59歲,群臣為其上諡號曰: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
人之將死,不知趙光義作何感想?是不甘北伐失利,遺笑千古?還是念及皇兄,心懷愧疚?
但這都不重要了,趙光義的時代結束了!
趙光義病逝後,太子趙恒繼位,改次年為鹹平元年,是為宋真宗。
趙恒,原名趙德昌,別名趙元休、趙元侃,諢名耶侓恒、趙泰山,稱號:泰山環保大使。
趙恒生於公元968年12月,為宋太宗第三子,幼時英睿,被宋太祖趙匡胤喜愛,養於宮中。
公元983年,15歲的趙恒加授為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改名趙元休。
公元986年,改名趙元侃,公元988年,改封襄王。
作為趙光義第三子,皇位本與趙恒無緣,畢竟大哥趙元佐英武善戰,二哥趙元僖睿智善謀,至於他,平平無奇!
然而,命運這東西,有時就是愛發癲!
先是大哥趙元佐因為叔叔趙廷美蒙冤被貶的事瘋了,後是二哥趙元僖突然暴斃……準備冊封太子前夕暴斃的。
一死一瘋,繼承權就這麼順位到了趙恒,平平無奇又咋滴?雖然沒啥大能耐,但自己也沒啥過失不是?
公元994年,因為身體每況愈下(高粱河受了箭傷),趙光義終於著手安排身後事宜。
首當其衝的就是議立太子,畢竟國本都沒有,萬一皇帝哪天噶了,大臣們找誰去?按自己喜好立皇帝嗎?
趙光義就議立太子一事谘詢時任參知政事(宰相)寇準(寇準)的意見。
寇準:啊?官家您說什麼?喂喂喂,風有點大,臣聽不清。
趙光義:……你覺得朕的第三子怎麼樣?
寇準:這個好這個好,選他準沒錯。
於是,趙恒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府尹。(儲君待遇)
按以前的傳統,親王雖然擔任府尹,但基本不住府衙,且在處理事務上也不怎麼積極。(趙光義:你猜我以前幹嘛的?)
此時的趙恒有點缺心眼,任職之後便積極處理開封府事,拖家帶口住進開封府衙,每天沉迷於處理刑事案件不可自拔。
趙光義:……這小子,幹的不錯!
公元995年8月,趙恒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並正式由趙元侃改名趙恒,依舊兼職開封府尹。
自晚唐到五代再到趙匡胤,太子這種特殊人物已經很多年沒有登場,因此,趙恒的冊封大典被當時的人們視為一大盛事,甚至於有人公然稱呼趙恒為少年天子。
趙光義聽說後氣壞了,表示:百姓但知有太子,而不知有朕,置朕於何地?【教員點評:趙光義小人之言!】
因為百姓一句話,趙光義便遷怒於寇準,好在寇老西嘴皮子足夠利索,一番解釋終於讓趙光義消了氣。
可這事終究成了趙光義心裏的一根刺,時不時就紮一下,搞得趙光義心煩意亂,趙恒惶恐不安。
公元996年,開封府百姓受災,趙恒依舊例減免百姓賦稅,就這麼一件小事,卻差點讓趙恒丟了太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