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楊貴妃死後,禁軍大將軍陳玄禮再次倒向玄宗,這令李亨始料未及,事情已經做下,何不做絕?李亨想不明白。
李亨不明白,但陳玄禮也有自己的考量,到底是數十年的君臣,曾經的臨淄王,他陳玄禮跟過。.伍2⓪.С○м҈
那時候,年輕的臨淄王意氣風發,他陳玄禮也是血氣方剛,君臣一心,誅韋後,戮太平,共同締造開元盛世。
他見證過李隆基的輝煌、雄武,也見過李隆基的墮落、頹廢,他願意參與兵變,是憤怒楊國忠禍國殃民。
至於最後一步……嗬!我陳玄禮老了,臨了臨了,莫不是還要做個貳臣賊子,留個萬世罵名?
一切都不必再說,陳玄禮倒向玄宗後,父子倆手中兵力相差不大,誰也奈何不了誰,分道揚鑣,已是必然。
你往你的川蜀,我去我的靈武,你自去天府之國苟延殘喘,我當往靈武奮勇圖強!
這一刻,父子倆兩看相厭,天家父子親情少,除了父子名分,兩人不過是熟悉的陌生人。
話說,若非陳玄禮擋在中間,父子相殘概率很大。
分道揚鑣,李亨並不害怕,玄宗雖還是皇帝,但權威已經喪盡,兵變後的天子,連自己女人都護不住的天子,哪裏還有臉麵執掌天下?
一路疾行,太子李亨快馬加鞭趕往靈武,在這裏,有一名將叫郭子儀,有一良臣叫李泌。
良臣名將在手,大義名分加身,李亨有什麼好怕的?
公元756年7月12日,太子李亨於靈武登基,改元至德,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登基稱帝後,李亨立即準備討伐叛軍,以廣平王李豫為帥,郭子儀、李嗣業為將,李泌為謀主,率朔方、回紇、西域之兵十五萬,詐稱二十萬東討叛軍。
香積寺一戰,唐軍斬敵六萬,一舉收複長安,洛陽安慶緒更是被嚇得棄城而逃,唐朝兩京被一舉收複。
若非李亨不聽李泌建議,揮軍直搗叛軍老巢,可能,安史之亂會提前結束。
收複兩京,還於故都,幹了這麼些大事的李亨按說怎麼都該撈到個中興之主,亂世明君的稱號。
奈何,這李亨掌權後腦殼也開始發昏,先是學著玄宗賜死親兒子,後來又聽信讒言解了郭子儀的兵權。
唐朝宦官為禍,到後期甚至可以肆意廢殺皇帝,根源就在於李亨寵幸宦官,給了宦官極大權力。
有人可能會說,唐朝宦官最有名的不是高力士嗎?這鍋應該是玄宗的才對吧?
不對,因為玄宗雖然寵信高力士,但兵權這東西他是半點沒給的,同時,高力士還是個賢宦,跟廢殺皇帝的那些妖豔賤貨不一樣,所以,這鍋甩不到玄宗頭上。
言歸正傳!
阻攔李亨成為明君的又一障礙就是回紇搶掠洛陽,這毫無疑問是李亨的鍋。
李亨在靈武登基後,因為急於收複長安,於是和回紇約定攻克長安後“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香積寺之戰後,長安收複時回紇人就想搶掠長安,但李亨覺得安慶緒還在洛陽,如果現在縱容回紇人搶掠的話,一旦風聲傳到洛陽百姓耳中,他們一定會和叛軍拚死抵抗。
於是,李亨臨時把搶掠地點從長安改成了洛陽,然後,洛陽百姓慘了,夾道相迎,以為是王師回城,結果卻是畜牲來此。
回紇人隻要錢?這地獄笑話誰信誰是傻子!
事實上,金銀財寶他們要,美人他們也要!
唐軍威武,眼看著回紇人縱橫洛陽無敵手,馬前載婦人,馬後懸人頭,劫掠數日,廢墟殘留。
馬前載的是唐軍的姐妹,馬後懸的是唐軍的父兄,威武,太威武了,讓人不禁咬牙,你們和所謂的叛軍……區別在哪裏?
…………
公元762年,李亨病逝,終年52歲,廟號肅宗,這位皇帝,算半個人吧!
李亨:……
。您提供大神長平冀大風的視頻通古代:開局盤點十大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