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卷舒展:
西漢建平元年,即公元前5年1月15日,劉秀出生於陳留郡濟陽宮後殿第二間屋裏。
與世上千千萬萬的幼童一樣,他的出生也是極平常的,沒有異像,也沒多少人在乎,僅隻有他的父母比較高興。
不過確實發生過一件奇事,據傳,劉秀出生後,他父親劉欽房前栽景天的地方有小米長了出來,共有三株。
那小米每株一根莖九個穗,比一般小米要長一二尺,他父親劉欽也是因此為其取名劉秀。
事實證明,他父親確實沒給他取錯名,這家夥,確實秀得不行。
元始三年,公元3年,其父劉欽在南頓縣令任上去世,年僅9歲的劉秀與哥哥妹妹成了孤兒,生活無依。
好在宗族有人,不久之後,遠在南陽郡蔡陽縣的叔父劉良將他們接去撫養,成了“普通”的平民。
長大後的劉秀勤於農事,對於耕種很有一手,他哥劉演則是好俠養士,經常取笑劉秀,看不上劉秀安於現狀的樣子。
但他不知道的是,劉秀也時常藏匿、結交亡命之徒,且當地官吏根本不敢上門過問。
新朝天鳳年間,劉秀到達長安,入太學,隨名儒許子威精研《尚書》,於此結識了鄧禹、朱佑等人。
這二人後來都被列入雲台二十八將之中,是劉秀創業的班底。
新朝末年,因王莽推行古製,將豪強、百姓得罪了個遍,且天災頻發,中原殘破的緣故,狼煙四起。
劉演、劉秀兄弟見此也不再安分,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陽鬧了饑荒,百姓食不果腹。
當然,這跟劉氏兄弟沒關係,好歹是漢室宗親,他倆又餓不死,但讓人無奈的是,不久之後劉演手下賓客搶劫別人,惹得官差追捕。
兄弟倆又不能將賓客綁了交出去,隻能各自逃避,劉秀為躲官吏,便前往新野的姐夫鄧晨家躲避。
同年秋季,劉秀以到宛城賣穀為掩飾,與宛城人李通及其從弟李軼密謀起兵,定好起事的日子後,李通讓李軼同劉秀去舂陵準備起兵。
十月,劉演正式打出了: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這一口號,宣布起義,遣賓客,通知鄧晨在新野起義。
同時,劉秀、李通、李軼等在宛城、舂陵起義,自號:柱天都部,還聯合了新市、平林一帶的綠林軍。
被逼無奈?不存在的,平民百姓?確屬平民,卻非貧民,簡單來說他倆兄弟都很有野心。
同年十一月,劉秀領賓客從宛城來到舂陵,兄弟倆還將宗族青壯一起拉上,一同起兵造反。
兄弟倆的部隊號為舂陵軍,主力以南陽的劉氏宗族和本郡的豪傑為主,初時,兵少將寡,裝備極差,據說劉秀還曾騎牛上陣。
雍正:騎牛作戰光武帝,牛角掛書李密公,牧牛小童洪武帝,總結,牛掰!
嬴政:其他不說,騎牛這事兒就很讚啊!
項羽:加一!騎牛的都是好漢。
劉邦:“……”
你倆夠了啊,別以為朕聽不出來,你倆是以牛為劉。
劉秀:那什麼,朕非有意如此。
劉邦@劉秀:打住,別說了,聽到牛,朕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