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奧斯曼帝國崩潰後的中亞(可惡的猶太人)(1 / 2)

中亞,德黑蘭,市區。

“聽說了嗎?西方,約旦皇室正在密謀建國。而南方的可熱汗國正在招募新的雇傭兵,北方的漆器大王也正在招募雇傭兵,最近,風雨欲來啊!”

“沒錯,百年未有之亂世又來了啊!”

“不過幸好,因為大秦軍隊駐守,德黑蘭暫時還是和平的!”

茶館中,諸如此類的話語層出不窮。

從剛開始的拒絕大秦,到現在的支持大秦,德黑蘭的人們變換的非常快。

而態度的迅速變化和中亞局勢的變化脫不了幹係。

對於中亞地區,大秦從剛開始的鼓勵中亞部落建國到現在的限製中亞部落建國,雖然僅僅是兩字的改變,但是,這卻是表現了大秦對中亞地區的態度。

不得不承認,奧斯曼帝國的崩潰為中亞地區帶來了巨大的變數。

簡而言之,還是一句話,對一個國家而言,革命不一定都是好的。

很簡單的例子,盡管奧斯曼帝國的製度是腐朽的,也是落後的封建帝國製度,但是,歸根結底,這套製度也延續了幾個世紀,保障了中亞地區的穩定。

也因此,當奧斯曼帝國沒有破裂之前,整個中亞地區大體上延續著奧斯曼帝國的製度,也保持著相應的地區穩定。

但是,當奧斯曼帝國崩潰了,但,接替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共和國與其他分裂小國家卻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國家製度,那麼整個中亞地區從上而下迅速地就陷入了混亂,甚至,不少野心家們想要稱帝稱王。

話說回來,1917年的奧斯曼帝國解體和後世1991年的蘇聯解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麵對突如其來的複雜的中亞形勢,大秦委員會頒布了絲盟第十三號條例。

條例規定,一切沒能夠獲得絲盟麾下中亞聯盟承認的國家將會遭受來自大秦,伊拉克,伊朗等中亞同盟成員國的軍事打擊!

沒錯,為了穩定中亞同盟,在1917年2月份,在中亞同盟會議上,以17票讚同,3票棄權的決議,中亞同盟正式成為了絲盟的一部分。

也即是說,中亞同盟是絲盟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原來的中亞同盟的成員國也成為了絲盟的正式成員國,擁有了絲盟的投票權。

大馬士革,大秦中亞兵團第19軍117師駐地。

“師長,情報處,最新來電!”

初冬的中東地區,由於沙漠的氣候問題,呈現出一副極端的天氣。

也即是,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

嚴格意義上來說,大秦軍隊真正的入駐中東的核心地區(巴勒斯坦地區)也不到三個月,但是,經過當地阿拉伯人的配合,大秦卻是掌控了中亞。

“猶太人,果然,我猜的沒錯。”

盯著情報處的電報,117師師長,李西瓜臉色漸漸暗淡,露出凶色。

巴勒斯坦地區,包括大馬士革,安曼,以及最著名的聖城——耶路撒冷!

當然,在猶太人的曆史中,猶太人認為巴勒斯坦地區就是他們的故鄉。

借由奧斯曼帝國解體的這陣風暴,依靠著鈔能力和協約國的支持,猶太人大舉攪動著巴勒斯坦地區的局勢,引起了一陣接著一陣的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