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秀才功名者,可直接入縣學讀書,成績好的還有官府分發的米麵等,可以極大的減輕家庭負擔。成績極好的秀才也可被推薦入府學甚至國子監讀書,但名額並不多,可以說是萬中無一。”
“你運氣不錯,得了皇帝器重,將來是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讀書的,那裏麵教書的先生無不是各地大儒,兩榜進士出身的數不勝數。”
“但你進去之後,頂多也就是一個監生,出身並不算高,在官場上這樣的出身是會被人瞧不起的,若你能隨後考中舉人,那就又不同了,乃是貢生,任誰都會高看一眼。”
“再說鄉試,和童試時各地時間需要安排錯開不同,鄉試是有具體時間的,一般在秋天,又稱秋闈,考中者即為舉人,放的榜名為乙榜,即兩榜進士的第一榜。”
“和院試時又不同,鄉試是在各省舉行,而不是各州府,也就是說,鄉試的考場隻有十幾處,全國的考生都會集中過去,主考官由皇帝親自任命,不到考試那天,誰也不知道到底是誰主考。”
“會於一處考試,又叫會試,這會於的一處,即是京城貢院,全國各地的舉人們在這天都會過來,因其在春天,故名春闈。”
“會試得中者,會有排名,雖然這排名並不會完全作準,但不出意外的話,上榜者最次也得是個同進士出身,外放做官是沒問題的,同樣的,會試的主考官由皇帝和三省六部高官議定,品級一般在從二品左右。”
“會試得中者最後的考試會在奉天殿舉行,由皇帝親自主考,所以所有人都稱之為天子門生,這就是殿試,殿試的最終成績和排名也由皇帝欽點,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次者為進士出身,再次者為同進士出身。這次的放榜又加甲榜,即兩榜進士的第二榜。”
“因為應天府是京都,所以鄉試也好,會試也好,京城那邊都有專門的考場,你到時候若是要考試,還是隻需要動動腳去京城就行,比那些跋山涉水趕過來的考生可幸運太多了。”
宋濂講的很細,朱七牛也就大概聽得懂,隻不過並不是全都記住了:“還真是複雜啊。”
宋濂笑了笑:“是啊,科舉取士乃是國之重典,馬虎不得,每一步都走的十分艱難慎重,要不然也不會連皇帝都要下場當考官。”
朱七牛又問:“那具體都要考些什麼呢?”
“其實不論是哪一場考試,考的東西都大差不離,無外乎就是四書五經、律法、孝經、時政、策論等等,隻不過越到後麵考的越難而已。
老夫這麼跟你說吧,你別看朝堂之上有的官兒看起來糊裏糊塗的,但但凡是兩榜進士出身的官兒,不管哪一個都是讀了好些年的書,或許他們腦袋迷糊,隻能照本宣科,但論起作文、寫字、背書等,還真就沒幾個比他們強的。
就老夫認識的人裏,就有許多這樣的……奇人,比如禮部的一位李大人,他寫的字算不上多有大家風範,但勝在一個穩字。”
“穩?”
“是啊,但凡是他寫的字,全都幾乎一模一樣,跟拓印出來的似得,如果把他十年前寫的某個字拿出來跟如今寫的一樣的字對比,誰都分不清哪個是十年前寫的,哪個是如今寫的。”
朱七牛:⌓‿⌓
。您提供大神封侯書生的大明:鄉村小狀元,老朱賊稀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