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論詩對句(1 / 2)

次日清晨,蕭仲明便被蓮蘋鴻雲等丫鬟早早叫了起來。吃過早飯,便隨著青青公主去上早課。到了書房,蕭仲明才知道公主正學著《詩經》。隻聽那先生正在講《關雎》一篇,那胡先生十分投入地讀完詩篇,道:“窈窕淑女,當是聖天子之佳妃也;君子者,當是聖天子之謂也。關關雎鳩,當謂之為聖天子與其佳妃也。後世謂《關雎》讚後妃之懿德,此言不虛呀。”

青青公主坐在那裏,一雙玉手托著書本,聽得似懂非懂,隻是裝模作樣地頻頻點頭。蕭仲明瞧見公主的樣子,心裏覺得她又好笑又可愛。

蕭仲明自幼隨父母學習詩文,對此頗有造詣,《詩經》自然早已爛熟於胸,但聽這胡先生一番解釋,竟與自己所學大相徑庭。在蕭仲明的意識裏,《關雎》本是一首描繪世間動人情感的純真之作,與後妃、聖天子自是毫無關係的,如今覺得這胡先生一番解釋簡直就是無稽之談。蕭仲明隻是微微笑著,不由得向這位胡先生多看了兩眼。

可巧,那胡先生正懶得去瞧青青公主裝模作樣,眼光一掃,正好與蕭仲明目光相遇。見到蕭仲明的樣子,胡先生心中自然是老大的不高興,他堂堂公主教師,怎能容一個站在門邊的小廝如此。想到此,胡先生便慍聲道:“這位小友,可也懂得詩文麼?”他料想一個小廝知道些什麼,隻不過是對他不敬的目光稍加懲罰,若他不說別的也就罷了。

哪知蕭仲明偏又年輕博學,他不卑不亢道:“先生,小人懂卻不懂,僅學過一點皮毛。”

胡先生聽了心中更加不悅,心道:“這小子口氣不軟呀”便說道:“小友,莫要謙虛,請談談你對《關雎》的高見吧。”

蕭仲明瞧胡先生臉色,心中也立刻明白了,便道:“小人哪裏懂得什麼詩文,先生在此講授,我有幸一聽便已很知足了。”

未待胡先生說話,青青公主早搶先說道:“蕭明,胡先生讓你講你就快講,囉嗦什麼!”

青青公主這一說,蕭仲明倒也不好再推辭了,便道:“小的也曾學過一點《詩經》,見過《關雎》一篇。隻是覺得這首詩作確乎描摹的是世間男女之間的真摯情感。‘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當是《詩經》六藝中的比興,以雎鳩起興,以引起所喻之淑女與君子。世上男女相悅,如雎鳩在河,《關雎》一篇,前人謂之‘讚後妃之德’怕是有穿鑿附會之嫌了。”

蕭仲明侃侃而談,一旁的青青公主聽了,隻覺得很有道理,不禁連連點頭。

胡先生聽完,沉思半晌,道:“好,你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想不到公主手下竟有你這樣如此有才學之人,當真難能可貴呀!隻是蕭明呀,先賢之所以如此解釋,也是煞費苦心呀,如是盡顯其本意,天下效法,置禮法於何處?你所言雖然很有見地,但是說先賢‘穿鑿附會’實在是有些不合適呀。”

當時禮法漸嚴,宋之漢人,金之女真,夏之黨項諸族莫不視之為治國治家治人之本。蕭仲明雖然對此了解不多,但聽胡先生話語,也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連忙躬身道:“先生教訓的是,小的冒失,讓先生見笑了。今日聽先生一番話,才知道學問深似海,小的受益匪淺。”

胡先生隻是笑了笑,算是對蕭仲明回禮,又轉頭對青青公主道:“這蕭明才學過人,見識非凡,公主當重用才是。”

青青公主聞言,驚奇道:“先生,你說蕭明當真有才華?”

胡先生正色道:“公主,那是自然,老朽何時說過假話呀。”

青青公主這才又定睛看了看蕭仲明,滿臉的笑容,自言自語道:“好,好,那就好了!”

她這一說,倒把蕭仲明與胡先生說的一團霧水。可她手下的幾名丫鬟卻是心中明了,一個個眉飛色舞,喜不自勝。

下午的時候,青青公主對句,平西王妃也來了,她極盼自己的女兒有所進步,今日前來,看來是想看看女兒的學習進展如何。

胡先生心中自然知道青青公主是何水平,想了想,便出了一個簡單的上聯:清風吹庭樹。漢家教育學童,有至關重要的一課就是對對子,一出一對謂之一聯,語詞、平仄都有著極嚴格的要求。胡先生出的這句相對簡單,他隻想讓青青公主能對得上,不至於在王妃麵前難堪。

青青公主皺起了眉頭,想了半天,才勉強對了一聯:村婦掃塵煙。對吧,胡先生笑著點了點頭,算是滿意。可是一旁的王妃卻很不滿意,道:“平仄尚可,意境相離甚遠,對的很是勉強。胡先生上聯意境優美,可用唐人賈島詩句來對,落葉滿長安。”

蕭仲明在一旁聽罷,心中不由得暗暗稱奇,這王妃不僅對得好,而且對漢族詩文是頗有造詣,這在女真族裏可謂是鳳毛麟角了。想到此,蕭仲明對這位王妃不由得大為欽佩。

胡先生也很佩服王妃的才學,見再不出難句,怕是過不了王妃這一關了,想了想,便又出了一句:竹影掃街塵自落。王妃聽了,十分欣賞,便對青青公主道:“胡先生詞句極為雅致,你要好好來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