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接下來,就從“自殺”來看看“活著”。建議你看接下來的內容之前,請先回顧一下本書的作品簡介。我們這類人中在這樣的“活著”過程中,每100人中會有100人有過自殺傾向。這真不是一句廢話,你可以設身處地的自己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你會嗎?說不會的,我瞧不起你。可笑可悲又可喜可幸的是最終采取這種極端方式的應該隻有0.1人左右,很奇怪是嗎?

很奇怪是嗎,其實一點都不奇怪,這說明“活著”遠比“死了”對人更有吸引力。劫後餘生的喜悅要遠遠大於死而無憾的那一點欣慰,就是這麼簡單。單純從人對生死的不同需求度來講,選擇自殺或不選擇也很沒有說服力,其實真正造成這種選擇的是“責任”這兩個字。

你不是為你一個人而活,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這是作為一個數學中類似真理的東西,嗬嗬真的是這樣嗎?三條腿的桌子和四條腿的桌子誰更結實呢?我隻知道四條腿的桌子即使斷了一條還可以勉強維持桌麵的平衡,至於三條腿的你懂得······

接下來的話,有點隱晦有點不敢說,也有點不知道是不是在胡說,總之就以來結束前言吧。不管是三條腿還是四條腿的桌子,他們存在的意義都是維持桌麵的平衡。在漫長的維持桌麵平衡的過程中,桌腿們是有共同的目標的,也就是說維護桌麵的平衡使他們人生的意義所在。但是有一天一條桌腿突然有了一個疑問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維護桌麵的平衡呢?這對我們自己有什麼好處呢?事實上沒有任何好處,得到好處的隻是要用這個桌子的“人”,“人”作為桌子的所有者以及使用者,必然希望桌麵是平衡的,桌麵平衡的唯一受益者是“人”。想明白這一點有的桌腿開始有想法了,憑什麼我一定要做苦力,卻什麼都得不到,終於有一天四條腿桌子中的一條腿決定不幹了,不再來維持桌麵的平衡,並以此為籌碼要求“人”給自己做做護理,定期上上漆等優待。但是“人”不答應了憑什麼啊,在“人”的意識中桌腿永遠都應該老老實實的維持桌麵的平衡唯他所用怎麼可以提條件呢?所以這條桌腿被人果斷劈成柴火燒掉了。盡管還剩三條腿但是原本應該由四條腿製成的桌子已經沒有原來的美觀和穩定性了。兩相比較“人”開始更多的關注使用原本就是三條腿的桌子,又過了很久,“人”很奇怪的問三條腿的桌子為什麼沒有非分的要求呢?三條腿的桌子是這樣回答的,我們其實也有想法的但是我們不能以此為籌碼,因為任何一條桌腿離開桌底去和“人”談判的話整個桌子就廢了,所有的桌腿都不會在有價值了,因此其他的桌腿不會允許有這樣想法的桌腿去行動,他們之間不僅有共同的目的更有連帶的責任。“人”恍然大悟,從此就隻有三條腿的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