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妃宮裏卻是一副春光融融的景象。麗妃自個兒在榻上坐著,反叫皇帝坐在一旁的小腳凳上。皇帝卻不生惱,隻管瞧著麗妃,眼珠都不轉一瞬。旁的宮女內侍見慣了這等場麵,也無人觸黴頭,提醒二人,如此不合規矩。
麗妃身邊的一個大宮女小姿從前卻是在牛妃手下做事的。牛妃也是世家出身,早年不曾出閣時,興太妃就賞識她,認定其聰穎過人,必有一番作為,幾次三番和先皇進言,要將這牛妃選入宮中。
先皇卻不將這牛妃看在眼裏,一則牛妃容色尋常,二則牛妃雖是世家出身,卻不甚顯赫,因此不過聽聽而已,一再拖延了下去。牛妃本是得了太妃許諾,定能入宮的。誰知左等不見詔命,右等不來諭旨,平白蹉跎了年華。於是便疑心太妃哄騙於她。
恰巧牛妃有個叔父,乃是在下屬藩國做丞相的,與藩王相處甚歡。公務之餘常蒙召喚,入宮宴飲歡會。叔父甚是喜愛牛妃這個侄女,常在藩王麵前誇耀牛妃才學過人,惜為女兒身,不然定能代己之職。
時間一長,那藩王聽得入耳,不由心生戀慕,索性招來牛妃之叔,願以千金為聘,召牛妃入宮為嬪禦。叔父推辭不過,隻得返鄉與牛妃一家商議。恰逢牛妃不得入宮,心若死灰,聽聞藩王一片誠心下聘,竟一賭氣,點頭應允了。
牛妃嫁去藩國後,雖國狹地僻,卻也是安居樂業,其樂融融。藩王對她很是器重,雖不是正妃,卻也無人敢小視於她,藩王本人又與她相得,竟當真一雙兩好過起日子來。誰料過不上幾年,先皇於大戰中戰敗,不得已流亡異域,連帶著一眾藩國也根基動搖起來。
藩王見自家坐不穩江山,想著與其如先皇一般,叫人如喪家之犬般攆出過去,倒不如早收拾了金銀細軟,讓位與民,不失去國外做一富家翁。牛妃見藩王如此軟弱,大失所望,不欲隨藩王出奔,遂托詞家中父母年邁,不能同行,為盡孝道,不忍遠離。藩王見知其乃是不願,也不相強,念著往日情好,分她一份財物,又寫了一紙休書,允她日後另擇良配,自攜著正妃家眷往外國去了。牛妃隨著叔父回鄉,仍與父母居於一處。
未料此後太妃竟掌了權柄,又扶了皇帝登基,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起來。便有那好事之人要討太妃的好,將牛妃歸鄉一事說與她聽。太妃本就對牛妃有愧,聽得牛妃孤身一人,立時動起了心思,想使她入宮陪伴。但又想著,若隻是普通召入,侍候說笑,怕是委屈了牛妃,一時舉棋不定。
那太妃身邊有個侍女叫梅香的,為人最是奸狡不過,見狀便暗中攛掇太妃道:喵喵尒説
“牛太太與娘娘年歲相差甚大,尚在盛年。雖說比當今聖上年長數歲,卻也是風韻猶存。何況後宮嬪禦,容色尚在其次,最重德行才學,牛太太這兩樣都是極佳的,做個後宮表率也堪配。太妃何不下令,將牛太太配與聖上為後宮,做個妃子,如此有了婆媳之分,就可以時時召牛太太敘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