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同為“涼州三明”的皇甫規、張奐兩人主張對其剿撫並舉之策,初時或可見效,然一旦漢軍稍顯示弱,其便又再次叛亂,始終無法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故此,吾以為:涼州蠻族狼子野心,叛服不定,毫無恩信可言!對待羌人就要始終態度強硬,以手中刀槍來說話。故此吾向先帝提出要國庫之內籌集五十四億錢,並給吾五千騎兵、一萬步兵、三千輛戰車。以三年時間為限,徹底從根本上永久解決東羌問題。
幸賴先帝英明,竟力排眾議答應了吾的請求,並舉全國之力支持吾打這一場滅羌之戰。故於
建寧元年(168年)春天,吾率萬餘戰士,準備十五天的糧食,與東羌中最大的勢力先零羌所部在逢義山展開決戰。
當時羌人漫山遍野,來勢洶洶。
吾便命令士兵,以強弩壓陣,將鋒利的三排長矛頂在前麵,輕騎兵布在左右兩翼。
吾親自縱馬指揮,激勵將士們:“吾等離家鄉千裏,隻有奮勇前進才有活路;後退一步就是死路一條!隻有跟著吾英勇殺敵,方能建功立業!”
故此將士們鬥誌激昂,一聲令下,宛若疾風驟雨般猛攻猛打。終於突破羌軍主力。
這一戰羌人大敗,主力被完全擊潰。
吾軍斬首羌人八千多級,獲牛羊二十八萬頭。
後進入夏季,吾對羌人窮追不舍,展開千裏追擊,橋門、走馬水、奢延澤,一天一夜之間,急行軍二百多裏,追上羌軍後又是一通猛打。
剩下的羌人繼續逃到落川。
吾兵分三路,將部將田晏、夏育二人從東西兩邊包抄過來,終至鮮水、靈武穀處追上羌人。
當日吾親自披掛上陣,一馬當先,將士們紛紛奮勇出擊,於是羌兵又是大敗。
連著三天三夜,窮追猛打,最終終於將剩餘的羌人趕進了涇陽的山穀之中。
這一戰,將士們千裏跋涉,手腳上都長了好幾層的老繭。可見其中艱辛。而那時張奐見勝利在即便再次建議招安。
可吾確認為:先零羌人,殺人搶劫,罪大極惡。如今已是窮途末路,更該再接再厲,全部消滅他們才是!而且出兵以來才一歲光陰,消耗未及一半,羌人就已被幹掉大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遂不理張奐所言繼續進兵,終在凡亭山追上羌軍,而後羌人全部撤進山穀,吾心知滅羌時機已到便下定了決心,要一次將其全部解決掉,以絕後患。
吾遂建起一道四十裏長的木柵欄,寬有二十步有餘,將羌人所有出山的道路全部封死。
然後分兵進山清剿,一路搜查,一路打殺。
從山上殺到穀底,羌人的鮮血染紅了山穀中的每一寸泥土。
此戰前後與東羌打了一百八十餘戰,斬首羌人首級三萬八千六百多級,繳獲牛馬等四十二萬七千五百多頭,費用四十四億,軍士死四百多人。盡吾所能將所有東部羌人亡族滅種。
而也就是此戰讓吾名震西陲,成為剩餘所有羌人眼中的絕世殺神。”
。您提供大神四知的廣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