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夫人看著對麵的“孫女”,覺得乏味,撇開臉與身邊的一位老姐妹說起了話來。
兩人多時未見,那位陸老夫人拉著她的說,親切的問,“老姐姐,你家那位大姑娘什麼時候回京城,到時候可要告知一聲。我給孩子備好了禮物。”
“好,到時讓人告知你一聲。不用刻意的,那孩子是晚輩。”楊老夫人也不說主動去拜訪陸老夫人。
兩府沒有姻親關係,特意去拜訪,有些不妥,不知道的還以為楊府落魄到到處在討見麵禮的禮物。
“嗯,有機會見麵的。我可等著,那孩子受苦咯。”
“唉,這些都是命。前麵受苦總比老來受苦來的好。”如此安慰著自己。
“那倒是,以後好好待那孩子,說不定是個有大福氣的。”
“不求她大富大貴,隻求她平平安安,一生順遂。”
陸老夫人拍拍楊老夫人的手,表示明白。用眼神勸慰著。
坐在對麵的張二奶奶,又恢複了之前的靜雅賢惠,時不時的照顧婆婆平安侯夫人,把婆婆伺候的舒舒服服。
從重生回來,她發現好些都變了。
楊家的那位真閨秀,應該病死在回族地的路途上。她沒有想到,對方到現在居然沒死,然後一切都變了。
那鄉下丫頭居然被皇帝賜婚,賜婚給玖親王。雖然哪位玖親王也是個短命的,在明年年底戰死邊關。
可現在出現了變化,她總覺得玖親王的命運也會出現轉折。
心裏有些慌,上次回楊府也是為了探消息。
她重生回來的時候已經遲了,楊府已經派人去接那位。想著那位最後病死在途中,她沒有放在心上。
隻是沒有想到,因為她回到了年輕的時候,居然改變了一些事情。她不願意有些事情在改變。
明明那位已經死掉,怎麼沒有死。
那這樣,楊府會不會不再當她是孫女(女兒)還是個未知數。
她不能沒有楊家在她背後做支撐,本來家世就已經是人生汙點,還沒有楊府做靠山,以後在平安侯府不知道會被奚落成什麼樣?
有人也正與平安侯夫人悄聲說話,“你家老二家的,沒想到……”後麵都話不用說也知道,是想說什麼。
一向高傲的平安侯夫人,緊抿嘴唇,麵相吊著,垮成了怨婦樣,但說出來的話,卻是反的,頭也沒有轉一下,故作淡然的說道,“我家娶兒媳娶賢,不是很講究門第。隻要人品好,我不是要太在意。”
那位輕聲說話的夫人,咯咯的說起來,還特意回頭望了一眼坐在離她們坐的椅子五步之外的楊漫,用手帕捂住嘴,樂嗬的點頭,“對,你們平安侯府,卻是不在乎家世。”
心裏卻是:我信你的邪,你還不在乎兒媳的家世。挑的跟個什麼似的,還不挑。
平安侯夫人僵著一張臉,淡淡的說道。她當然後悔了,以前一直覺得二兒媳有些不像是楊家人,真還應驗噠,還真不是楊家人。
一向與平安侯府不對付的慶侯府夫人,掩嘴輕笑,咯咯的笑個不停,笑的腰都直不起來,許久以後,才停下說道,“張夫人(平安侯夫人),幾年前,我在宜郡王府說的那話,你還記得不?我說你家二兒媳與楊府的孩子們都長得不像,你還說我純屬嫉妒。是不是嫉妒,你現在明白了吧,楊老夫人與楊大太太還有楊府諸位,個頭都不矮,可你家那位柔弱的兒媳,卻是楊府差不多年齡的孩子中最矮的。
當年我就發現了問題,我多嘴說一句,你還不信。現在信了吧?唉,要我說吧,你就是太倔,不停人勸,現在被人看笑話了吧。
其實,不是楊府親生的有什麼關係,好歹也被楊府養十六年,人家還陪送了不菲的嫁妝……”
說話的人語氣誇張,表情誇張,眉開眼笑的。顯然她心情極好,好到極致,掀開虛偽的麵紗,就是赤.裸.裸的看笑話。眼裏閃爍的都是看人笑話的神采。
顯然是討厭平安侯府到極致,說到最後,還掃一眼楊府對著楊老夫人說,“楊老夫人,我沒有看你們府上笑話的意思。我的意思,您老明白吧?”
隔空點頭,“明白,隻是還望謝夫人以後少拉扯楊家。楊家不願意被拉扯進貴府與張侯府的往日恩怨中去。”
“省得,下次一定不會拉扯貴府進恩怨。”謝夫人倒是爽快,也不介意被人說。
說完老夫人不再說什麼。淡淡的望著坐在後麵一直低著腦袋不說話的楊漫。
宴會中,你來我往的打著機鋒。沒有人敢議論楊府大姑娘命苦,被賜閻王婚,心底可憐她,但也不敢說出來。
邊關
玖王顧旭之無語,手中拿的是皇兄給他寫的信。信件中有寫為什麼給他找一位不咋地的王妃。
解釋的很詳細,還說如果成婚後他不滿意,那也先裝一裝,等楊府那位懷孕以後,生下一兒半女的,再給他找一堆的漂亮女子雲雲的話。
苦笑,皇兄這是也被自己的克妻體質嚇到。生怕自己以後沒有後人,嚇的,已經不敢再挑剔。也是從以前挑剔到不行,到現在根本不挑,隻要是個身家清白的,就可以。
看完信件,也忍不住的摸摸自己的手,腿,也覺得煞氣是不是重了些,讓自己克妻。
放好信件,又拿起母後給他的信件拆開看起來,又是老一套,囑咐他保護好自己,還有正式提出讓他年底回京成親。
說是與皇兄已經幫他安排好,這次隻要楊府大姑娘能順利活過三四個月,就趕緊成親。別再生事端,真的死掉。
前麵死了那麼些,一個都沒有真正成親。
真是,夠虧的。
玖王不置可否,皇兄與母後覺得好,他無所謂。隻要楊府的那位找回來的鄉下大姑娘能命硬到成親,他娶她又有何妨。
娶誰不是娶。
看完整齊的放入一個木盒子中,一排排幾個盒子都是母後,兄長寫給他的信件。
放好,走出去書房。
“來人。”一聲高喊,很快的來了人。之前趕走了伺候的奴才,現在又喚人來。
“王爺。”一直隨侍在書房不遠處玖王府太監總管,也是隨玖王一起長大的太監高進,跟個貓一樣,悄無聲息的出現在玖王的身側。
“小高子,去準備一些禮品,給左都禦史的大姑娘送去,多送些毛皮,以及宣平城周圍的出產過去。”掃一眼就知道小高子眉開眼笑高興什麼。
德行!
“奴才,立馬去辦。王爺可還有書信,吩咐什麼的?”小高子也有消息來源,替皇上送信的人中可有他認識的,也是在宮中時認識的發小,帶給他準確的消息。
知道主子又有了準王妃,雖然不識字長在漁家,但他也跟皇帝一樣不挑了。
心態與太後,皇帝一樣,現在隻要是個年輕女的,身家清白,估計都可以。
可不就是高興,連上以前的,楊府大姑娘已經是第九位準王妃,事不過九(他們自己想的),都是九,正好相配。
也許這就是最後一位。(可以展望未來)
飛奔出去的小高子,站在庫房裏,讓不少人舉著蠟燭,他東翻西翻的,翻出來不少好禮物。
心底一直念叨著:楊大姑娘一定要挺住,挺住……
站在城牆上的玖王,望著漆黑的遠方,心中突然也有一些展望。
以前從來沒有什麼觸動,他的展望也沒有什麼兒女情長,隻是對組建屬於自己的小家庭有了以前沒有的展望。
也許身邊有這麼一個人也不錯,皇兄說了,等他成親讓他帶著王妃來宣平城一起生活。
翌日開始,宣平城的玖王府,不少匠人進駐,開始在王府內進行改造。
為明年王妃的入住做準備,小高子忙的飛起,但人特別的高興。飛揚的神情,感染著府中的每一個下人。
宣平城的玖王府,沒有京城的玖王府大,也沒有那麼精致。
方方正正,一看就知道住的人不在意府中是否有景致。
楊家村,楊清也早已接到來自皇帝的賜婚聖旨。
大家都用憐憫的眼神看著楊清。但有一位,卻一直跟在楊清身後,是族中一位族弟楊驍,才四歲。
小家夥從認識眼前的大姐姐以後,就一直跟著,隻有晚上才回自家。白天一直跟著,楊清走到哪兒他跟到哪兒。
一會兒見不到族姐,就幹嚎。嚎得伺候的下人隻能到處幫忙找人。
小祖宗不找到人就一直嚎,嚎到滿村都知道他在嚎。
這不,姐弟倆清早又一起跑步,小不點跟在族姐身後,小短腿一直踢踏踢踏的跟著。
跑了四裏路,楊清停下坐在一邊的長木椅上休息,這是她特意請人做的木椅放在這邊的。
方便她與族弟休息。
族弟本來常年住在府城,可是從見過她以後,就死活要回村子裏居住,要跟著族姐一起。
鬧騰了三天如願回到他們家在村子裏的老宅。
從回來開始,就駐紮著,一直跟著楊清。
“小驍,累了吧?”邊上的丫鬟已經遞上溫開水給楊清姐弟倆。
。您提供大神傳山的快穿之鹹魚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