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大家一起來抓鬮(1 / 2)

長孫無忌一愣,結果書本之後,也露出驚訝錯愕的神色,他不得不承認,秦長青在治國方麵,給出來的所有策略全都是可行的,也是完全適應大唐國情的。

相對而言,大方向治理方麵,長孫無忌承認他不如秦長青,治國策略而言,秦長青第一,馬周第二、岑文本第三!

讓長孫無忌奇怪的是,秦長青的很多策略,其實往往和馬周有些不謀而合。

馬周這家夥,長孫無忌就時常的懷疑,這家夥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馬周當年入仕,所提出來的很多證建,都領先當時很多名臣,可以說,馬周就是朝堂的一股清流。

子任爺爺曾經說過,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但在評價馬周的時候,可不一樣:馬周的《陳時政疏》是繼賈生《治安策》以後,千古第一奇文,宋人萬言書,如蘇軾之流所為者,紙上空談耳。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m.X520xs.Com

畢竟,在唐朝的時候就能搞出來七天一休、一月一休,節假日休息、朝五晚五……這些都是太超前了。

可以說,現在的很多製度,一部分就是馬周最早提出來的。

有次可見馬周的牛逼之處,在古代,給自己起表字敢叫逼王的確實都是牛逼的神人!

但是,馬周懂得勸諫的技巧,懂得細節的把握,李世民要大興土木的時候,別人都是指著李世民的鼻子大罵,唯獨馬周不是。

人家馬周不舉堯禹三代之事,而以漢之文景為例勸說,說老李你不需要作到堯禹那樣惡衣菲食,也別像漢武帝那樣窮奢極侈就行了,反正我罵你不聽,聽了你不做,我也就不罵你了,你就自己尋思吧。

別人越罵李世民越想反抗,可馬周不一樣,越是這樣說,李世民就越愧疚越聽話,你說你氣不氣?

相對於馬周而言,秦長青無非就是細節的把控,把事情想的太理所當然了,他覺得政令頒布下去,所有人隻要按部就班,就不會出現大問題。但他忽視了人心的貪婪和醜惡。

長孫無忌也懂了,李世民這是讓他幫忙,給秦長青的奏疏補漏呢。長孫無忌自然也不能拒絕。

“陛下,秦侍郎這份奏疏,確實有獨到之處。但凡涉及到的衙門、軍隊、州府必須做到令行禁止,無條件聽從,那個環節出錯,那個環節的領導承擔主要責任。但是……”

長孫無忌對著李世民一躬身,“秦侍郎的懲處有些過於輕微了,如果僅僅是免職,那懲處未免太小了。真的是大災之年,和打一場戰爭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那個環節的官員出錯,臣建議當即斬首!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勳貴望族,定斬不饒,這樣才能讓所有的部門謹記自己的使命,不會因為政見不合暗中下絆子……大災、大戰麵前,應該放下一切內鬥對外,而非置自己人於死地!”

長孫無忌的話說完,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關隴的人心裏最不是滋味,不難看出來,長孫無忌的心沒全在關隴身上,還是惦記江山社稷更多一點。

李世民點點頭,“既然輔機都這麼看中,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了吧。”

嗯?

滿朝文武同時錯愕,李世民今天是怎麼了?怎麼還獨斷超綱了呢?這不是李世民的性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