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將領們照例交頭接耳了一陣,很快的,絕大部分人都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提議予以附和,另有兩人謹慎地作出了一些提醒,山本以出乎尋常的耐心予以了解釋和安排。等到會議結束時,新的作戰策略已經敲定,而這時候距離美軍艦載機在馬尼拉投下第一枚炸彈僅僅過去了六個小時。
隨著作戰指令的發出,原本以12節航速緩慢向南偏東方向行駛的日本聯合艦隊分成兩群:以重型航空母艦“祥鶴”號、“瑞鶴”號和輕型航空母艦“龍驤”號、“雲龍”號、“蒼龍”號為核心打擊力量,四艘快速戰列艦“金剛”、“比睿”、“榛名”、“霧島”及3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護航,共同組成了一支空前強大的快速突擊艦隊,它們以接近30節的航速轉向西南方行駛,很快就消失在了餘下四十餘艘艦艇組成的“主力艦隊”視線中。
單以航速和航程而論,“大和”、“武藏”兩艘超級巨艦完全跟得上這支快速艦隊的步伐,然而它們中的任何一艘都沒有加入“冒險者”的行列,而是以與體型相稱的緩慢速度繼續在微波起伏的海麵上行進。
與此同時,由八艘戰列艦、七艘航空母艦和四十餘艘巡洋艦、驅逐艦組成的美國艦隊正以14節的航速向著阿留申群島行駛。與日本海軍將領們所猜測的情況所不同的是,這支美國艦隊的第一指揮官哈爾西雖然為己方特遣艦隊的勝利感到高興,且也確實有等待己方特遣艦隊的心思,卻並沒有因此而昏了頭。在夜襲馬尼拉之前,德美聯合參謀情報部就已經基本確認了那支駐泊艦隊的情況,出於戰術和戰略的雙重考慮,他們並未辜負日本海軍高層的“期盼”,以一場幹淨利落的空襲收拾掉了無所作為的意大利遠征艦隊。表麵上看,此戰斬斷了日本聯合艦隊的一支手臂,但雙方都狠清楚,意大利遠征艦隊的到來僅僅是在戰略側麵改變了太平洋的力量對比,以當前海戰的作戰模式來看,這些快速戰列艦和重巡洋艦難有大的作為。
也就是說,太平洋之戰另一方的真正主角,擁有強大戰鬥力的日本聯合艦隊,此時仍保有相對完整的陣容。哈爾西業已從阿留申群島方麵得到了消息,日本艦載機雖然仍在對荷蘭港等目標實施空襲,幾艘巡洋艦和驅逐艦也駛近島嶼擺出一副準備登陸的架勢,但基本可以判斷這是山本五十六刻意拋出的“誘餌”,自從三天前最後一次大規模空襲結束後,日本主力艦隊就很可能調頭南下了。
在重型航空母艦“大黃蜂”號的作戰指揮室裏,衣著整齊的美軍少校參謀官走到哈爾西身旁報告說:“長官,今早出發的第一批十二架架偵察機已經全部回航,它們沒有發現日本艦隊的蹤跡!第二批十二架偵察機已於半小時前全部起飛,是否命令第三批偵察機做好出發準備?”
哈爾西看了看表:“讓它們做好準備,四十分鍾後出發!呃……等等!”
參謀長正要前去傳達命令,聽到這話連忙轉過身來,“長官,這一批是需要推遲或削減數量嗎?”
十二架偵察機對於一支擁有多艘航母的編隊來說似乎並不多,但每隔一個多小時就派出一批,且不說對各航母的軍官和勤務人員造成的工作量,對於飛行員們的精力也是一種提前的消耗,何況艦隊還需要時常在近空保持一定數量的戰鬥機,綜合來說,敵人可能相距千裏的情況下如此高頻率地派遣偵察機,在常人看來確實沒有太大的必要。
“不,告訴飛行員們,盡量在油料允許的情況下飛得遠一些,並對於雲層較厚的海域給予格外的關注!”
哈爾西在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或許自己也不確定它將對整個戰場產生怎樣的影響,但對飛行員們的臨時叮囑在兩個多小時後起到了作用。一架飛往北麵實施偵察的艦載機發現了龐大的日本艦隊,飛行員極其勇敢地降低高度,盡管陰天的視線條件並不太好,但他還是傳回了一條相當重要的報告:日本艦隊中未見大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