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為趙玖自創新曲。靖康前,趙玖身為徽宗庶子,本無政治前景。因生母出身卑微,自身也不受徽宗重視。故而趙玖學習音律,既是為了遠離朝堂不被當時的太子,後來的欽宗所忌,也是希望能獲得精通音律的徽宗青眼,以期改善自身的處境。但為爭寵而學習的音樂,最終歌頌的卻是人民,恐怕這也算偉大帝王與亡國之君的不同之處吧。
宋世祖詩詞鑒賞四
《摸魚兒》(1)
宋趙玖
更能消、幾番風雨(2),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3)。
長門事(4),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5)?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6)!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7),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注釋】
(1)摸魚兒:詞牌名。
(2)消:經受。
(3)算隻有殷勤:想來隻有簷下蛛網還殷勤地沾惹飛絮,留住春色。
(4)長門:漢代宮殿名,武帝皇後失寵後被幽閉於此,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陳皇後,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萬,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後複得幸。”
(5)脈脈:綿長深厚。
(6)君:指禍國之人。
玉環飛燕:楊玉環、趙飛燕,皆有禍國之名。
(7)危欄:高樓上的欄杆。
【創作背景】
此詞做於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春,金軍第一次南侵退兵後。
此時,危局中的南宋獲得了喘息之機,南宋朝廷卻並沒有加以珍惜,反而徽欽二帝又起齟齬,朝堂之上紛爭不斷,一年之內先後竟有二十六人登上宰相之位,卻無一人做出有效的抗金布置。而趙玖因自請入金營為質並立下大功,獲得了一定的聲望,卻也因此受到了欽宗趙桓更大的猜忌,不得不遠離朝堂。此時的趙玖眼睜睜看著危機愈發嚴重,卻無力改變,心中苦悶無法明說,於是便創作了這首《摸魚兒》
【賞析】
還經得起幾回風雨,春天又將匆匆歸去。愛惜春天我常怕花開得過早,何況此時已落紅無數。春天啊,請暫且留步,難道沒聽說,連天的芳草已阻斷你的歸路?真讓人恨啊春天就這樣默默無語,看來殷勤多情的,隻有雕梁畫棟間的蛛網,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飛絮。
長門宮阿嬌盼望重被召幸,約定了佳期卻一再延誤。都隻因太美麗有人嫉妒。縱然用千金買了司馬相如的名賦,這一份脈脈深情又向誰去傾訴?奉勸你們不要得意忘形,難道你們沒看見,紅極一時的玉環、飛燕都化作了塵土。閑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樓憑欄眺望,一輪就要沉落的夕陽正在那,令人斷腸的煙柳迷蒙之處。
【評價】
本篇作於靖康元年(1126年)春。時趙玖18歲。在做了多年的富貴王爺之後,瀕臨亡國的危局促使趙玖的思想發生轉變,開始為國家的前途考慮。金軍第一次圍城期間,趙玖自請入金營為質,有禮有節的還擊了金人的蠻橫無禮。趙玖的表現贏得了金人的尊重,卻也讓一心苟合的南宋君臣顏麵無光,作者反而因此遭受排擠打擊,扶危救亡的壯誌無法施展,收複失地的策略不被采納。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鬱於胸的苦悶之情。
這首詞表麵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上片以“春”比喻抗金的大好時機,寫惜春、怨春、留春的複雜情感。詞以“更能消,幾番風雨”起筆,表麵上是為春花而發,實際上卻是擔憂危機中的南宋還能承受多少打擊?原本宋金之間的力量對比並非沒有一戰之力,但是,由於朝廷的昏庸腐敗,投降派的猖狂破壞,使得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這中間雖有幾次戰機,結果均因投降派的告密而失敗。抗金的好時機轉瞬即逝,“匆匆春又歸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複國的大好春天已經化為烏有了,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嗬!“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實是無情的:“何況落紅無數!”這兩句一起一落,顯示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落紅”,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它象征著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歎。
而麵對春天的消失,作者並未束手待斃。相反,出於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這兩句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律,但卻強行挽留。表麵上寫的是“惜春”,實際是向朝廷直言進諫:隻有堅持抗金才是唯一出路,否則東京城裏的“芳草”隻有凋零一條路了。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尾,盡管作者發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色難留,勢在必然,所以難免要產生強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作者的努力與疾呼,也隻不過如“蛛網“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征春天的“飛絮”,保有一絲抗金的慰藉了。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複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出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三個不同的內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後長門失寵自比,“峨眉曾有人妒”表明自己屢遭冷遇,不得重用的現狀。“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層,作者以楊玉環、趙飛燕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誌的當朝者,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閑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淒迷景象,描述著南宋朝廷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實。
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造象征性的形象來表現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良傳統,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實的政治鬥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鬱頓挫,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麵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鬱悲壯,曲折盡致。
從寫作手法上,作者創造性的用婉約詞的手法做出一首豪放詞,而且從兩個角度分析都屬於極佳的作品,開一代先河,極大的拓展了詞的寫作範圍。同時也體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
而從內容上看,《摸魚兒》是趙玖第一首言之有物的作品,作者一改往日綺麗柔靡的詞風,開始反映時事。其中所蘊含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深刻沉重,明顯是長期思考後的結果。這也是後世人們爭論的一個焦點:靖康之前趙玖的輕佻風流,到底是本性如此,還是為了避嫌存身的自汙?但無論如何,靖康年間的大潮,已經促使了趙玖的蛻變,並將其衝刷的更加堅韌與勇敢,使他有了肩負天下的思想覺悟。故而半年後金軍二次南下,趙玖再次受命出使金軍,但這一次他沒有遵從,而是隻身前往河北招募義軍,開始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
。您提供大神榴彈怕水的趙玖趙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