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1章 滿門忠烈種家軍(2 / 2)

為抵禦西夏,北宋王朝應種世衡要求在故寬州舊地延州(今陝西延安)東北200裏處建起新城。

種世衡就挑選精壯青年數千人,訓練射騎本領,於是武功人善騎射出了名,夏人聞風不敢進犯,全縣人民安居樂業。

在種世衡的率領下,在較短的時間內西北邊疆建起了一座抗擊西夏的新屏障。

為了表彰種世衡的功績,朝廷命名這座新城叫青澗城。

種世衡在任一改過去弊端,凡政令施行之前,必先慎重考慮,初步商討確定後,再布告征求意見,度其完全可行後,才貫徹執行。

由於他體察民情,關心百姓,威望甚高,後被調任環慶、麟延一帶負責邊防,屢建奇功,後提升為東染院使兼環慶路兵馬鈐轄。

世衡善撫士卒,賞罰嚴明,軍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極得人心。

種世衡的軍事指揮才幹為當時總領西北軍務的範仲淹所賞識,北宋邊疆名將種世衡祖孫三代皆有將才,時號“種家軍”。

王晨感歎道:\"夏之功,世衡計謀居多,當時人未甚知之啊!\"

......

讓西夏聞風喪膽的“種家軍”,就是種世衡和他的兒孫們一手創建的。

他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足智多謀,這些計謀被他廣施於抗擊西夏的戰爭中,尤其是“苦肉計”、“美人計”、“離間計”三條計策的巧妙運用,成功打擊西夏的囂張氣焰,打亂西夏的戰略部署,實現他保家衛國的蓋世功勳。

.....

苦肉計:

在駐守青澗城的過程中,種世衡手下有一員蕃將,曾經犯了一個小過錯,惹得種世衡暴怒,他一反平時愛兵如子的常態,拿出輕易不用軍杖,命令士卒對他施以杖刑,而且杖杖撲在脊背上,蕃將求饒不聽,部下說情也不聽,直到皮開肉綻,鬼哭狼嚎。

種世衡的杖刑,徹底打掉蕃將的一片忠心,傷勢還未痊愈,他便不辭而別,投奔到李元昊的帳下。

李元昊見他傷痕累累,又對種世衡恨之入骨,便把他收為心腹,準許他自由出入於最高軍事機關樞密院。

一年過後,蕃將竟然回到青澗城,並給種世衡帶回大量西夏的軍事機密。

事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種世衡暴打番將,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種世衡小施“苦肉計”,換來知己知彼的戰略先機。

......

【叮咚,掃描完畢!

種詁(身份:種世衡長子,種家軍將領)

武力值:107點

統帥值:102點

智力值:102點

政治值:99點

技能一退異:種詁在麵對異族進攻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種詁在和異族戰場廝殺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二攻異:種詁在率軍攻打異族勢力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種詁在異族境內戰鬥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三小隱君:種詁在未參與科舉類考試之前,全屬性提升5點,種詁在軍中統兵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智力值提升5點。】

種詁(約1024年-約1093年),詁一作古,字大質,種世衡長子,北宋洛陽(今屬河南)人,宋代官員。

種詁少時慕從祖種放為人,不事科舉,時稱“小隱君”。

父親死後,始為天興尉,治平末,任涇原路都監。

熙寧間,知原州,擊退羌族進攻,築城於鎮戎(今寧夏固原)之北以據要害,又與弟診進擊環州羌族。

熙寧六年(1073年),任賀遼國母生辰副使。

熙寧八年(1075年),為環慶路第二將,任環慶路鈐轄、知環州。

元豐間,曆永興軍路鈐轄,改知寧州、鎮戎軍、鄜州、隰州,後於大約元祐八年(1093年),去世。

“不屑於科舉的小隱君嘛,種家軍的世世代代還真都是有能之士啊!”王晨暗道。

能夠被稱之為小隱君的肯定都是有能力的,而且能力還不低,不然也就不可能有如此的稱號了。

王晨也可以確定,種家軍之中的這幾人應當都是不差的,畢竟在哪個時代滿門忠烈,怎會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