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甩鍋總督(3 / 3)

說白了,還是拳頭大能通吃的道理。

你經濟再發達,不如人家到中東地區掀翻一個小國威懾力大。

尊重他國主權,在國際上隻能得到弱國的認同,對強國來說,這種宣稱不過是虛弱的代言詞罷了。

國際社會就是強盜社會,仁慈的一麵,隻會被人當做冤大頭和肥羊。

在英格蘭總督去的臨時民意內閣開始為了權力爭吵的時候,鮑爾已經帶著自己的家族和隨從,集體遷移到安全的倫敦市安頓下來,甚至還得到了倫敦市市長的秘密接待!

畢竟能招降英格蘭總督,對倫敦市市長來說,是一個值得自豪的功績!

哪怕是一名主動交出權力的總督!

倫敦市市長帕克十分理解鮑爾的舉措,不是他不想帶著英格蘭總督區投降,而是他根本沒有那個能力。

連歐羅巴聯邦帝國控製的地盤上,都有諸如不列顛青年黨這般強大的革命勢力,更何況是英格蘭總督區的民族主義?

如果鮑爾真的發令向帝國近衛軍投降,用不了第二天,鮑爾就會被群情激奮的極短民族主義分子弄死在家裏!

千萬不要小覷這個時代的極短民族主義分子,他們跟21世紀的民族主義分子完全不同,硬要拿來比較的話,這個時代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更像是21世紀的恐怖分子,那種敢綁著炸彈去炸美軍車輛的狠人……

鮑爾正是明白這一點,才會將總督的大權交給民意內閣,自己偷偷帶人跑了出來。

不管怎麼說,至少到了倫敦以後,鮑爾和他的家族成員生命安全算是得到保障,而且對於這種有著豐富執政才能的高級官員投靠,歐羅巴聯邦帝國都會給予地位不低的官職,前提是被李維行政點化。

現在李維的行政點化能力,在小白的加強下已經強出太多。

倫敦、柏林、巴黎、維也納、莫斯科五大首都城市,都被小白標記為‘潛意識誘導發射器’,在這五大首都城市的固定建築物內,哪怕李維不在現場,也能完成對人員的行政點化操作。

鮑爾來到倫敦後不久,就在帝國近衛軍士兵的‘保護’下,對矗立在倫敦市皇家廣場上的李維雕像,進行宣誓效忠。

這其實就是行政點化的儀式。

用來給外人看的……

鮑爾在倫敦市成為李維的忠誠走狗,另一麵在24小時最後通牒結束後,英格蘭總督區的民意內閣仍然沒有吵出來一個結果,僅僅隻是對邊境駐軍發布了堅守防線,不準放入任何一位帝國近衛軍士兵的命令……

由此不難看出,在民意內閣裏爭吵的人,絕大部分都是軍事門外漢,他們隻考慮到政治需求,卻忽略了雙方軍事上的差距。

甚至連武裝民眾的提案都沒有快速通過!

帝國近衛軍給出的時間終歸是太短了。

民意內閣甚至還無法抉擇出穩定的黨派和話事人,鮑爾離開的時候隻想著甩鍋,可沒有為他們安排好位置的覺悟。

反正在鮑爾眼裏,英格蘭總督區是必然陷落的。

那個暴君李維,或許對隔著大西洋的北美加拿大遠征會顧慮重重,但對於近在咫尺的英格蘭總督區,開戰隻需要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用來安撫其他主權國家的心。

說白了,就是維係泛世界聯邦的基本框架,李維再莽也不想親手打破自己建立的泛世界聯邦。

而不列顛青年黨起義的事情,則相當於英格蘭總督區主動將把柄交給李維政府手裏……

實際上,如果鮑爾能力排眾議,允許帝國近衛軍進入英格蘭總督區的話,歐羅巴聯邦帝國在法理上仍然不可能吞並英格蘭總督區,頂多賴在這裏不走,雙方在政治外交上互相扯皮,英格蘭總督區還能留在英國國王手裏。

但不想被責任的鮑爾的甩鍋行為,徹底將英格蘭總督區推向戰爭深淵。

而戰爭的結果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感謝書友160602172356787打賞200起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