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不列顛青年黨有多麼無腦激進,但他們有一點還是能獲得英格蘭總督區軍隊認可的——那些不列顛青年黨的滿腔熱血。
那些被極端民族主義洗腦的英格蘭青年,很多人是真的抱著不成功則成仁的想法拿起武器,甚至勇敢到可以頂著槍林彈雨前進。
然而,就是這麼一支放在任何時代都堪稱勇武的起義部隊,卻被帝國近衛軍利用榴彈炮和手搖式加特林機槍輕鬆攪碎……
在倫敦鎮壓戰役結束後,英格蘭總督府的人就知道,人海決定一切的戰爭模式改變了。
以帝國近衛軍那恐怖的機槍配備率,誰能衝破他們的火力網?
更不用說帝國近衛軍的火炮性能,足足超越英格蘭總督區駐軍一個時代!
“召集總督區內閣會議,這麼大的事情已經不是我一個總督能決定的了……”
無路可退的鮑爾,最終選擇了將黑鍋甩給大家。
他不想成為英格蘭的罪人,所以鮑爾要舉行全民公投,要讓大家來決定英國在英倫三島上最後地盤的去留!
若是英格蘭總督區的上下階層願意跟歐羅巴聯邦帝國作戰到底,鮑爾自然可以動員每一個英格蘭人上戰場和為戰爭服務。
若是不然,鮑爾也可以用這是英格蘭人民的意誌為推脫,主動引咎辭職。
至少,丟掉英格蘭總督區的責任,鮑爾可以卸去一大半。
很多時候,民意就是用來給政客背鍋的。
總督內閣會議,其實就是鮑爾讓政府各階層通知整個英格蘭大區,進行全民公投去向!
當然,時間上是肯定不允許的,所以鮑爾隻是利用全民公投,將燙手的總督大權遞交出去,自己則退居幕後,裝成一位遵循民意的‘無權總督’。
總督府大權則被鮑爾交給了臨時成立的英格蘭臨時民意內閣政府。
在全民公投出結果前,由社會各界的名流和資本家共同執掌。
當然,由於現在英格蘭總督區的大資本家都跑了個精光,所以這個民意內閣政府真正有話語權的,還是那些社會中各種俱樂部和民間黨派組織的發言人。
這也正是鮑爾的目地,比起資本家,這些所謂的社會名流在民間的號召力更強一些。
而鮑爾拋出來的名為權力的毒藥,就是將這些民間黨派人士推到前台的誘餌。
開了幾個小時的會議,將軍政大權拱手相讓的鮑爾,又命令媒體同步進行宣傳,隨後,自己則派遣心腹,跑到歐羅巴聯邦帝國的倫敦市中找尋倫敦市長帕克,商議引渡投降的問題……
鮑爾不是代表英格蘭總督區投降,而是代表他個人的家族投降!
因為鮑爾知道,雙方爆發軍事衝突後,英格蘭總督區必敗無疑,哪怕他把責任推出去,頂多也就是在曆史書上好看一些,英國高層的人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不知道鮑爾推脫責任的行徑?
如果鮑爾敢丟掉英格蘭總督區的爛攤子逃回北美,必然會被英國王室清算!
既然如此,鮑爾隻有選擇投降歐羅巴聯邦帝國一條路。
雖然全世界的人都對歐羅巴聯邦帝國這尊龐然大物感到不滿,但在李維老死之前,沒人認為自己具備挑戰歐羅巴聯邦帝國的資格。
即便是閉關鎖國的遠東帝國,也已經聽說過歐羅巴聯邦帝國的強大。
從遠東帝國割讓給英國的香港殖民地,轉手讓給了歐羅巴聯邦帝國,作為一個前哨貿易點和軍事觀察站,就能看出歐羅巴聯邦帝國在遠東帝國的影響力。
不過,由於歐羅巴聯邦帝國的侵略動力不足,所以遠東帝國和歐羅巴聯邦帝國的外交關係還算不錯。
事實上,全世界所有的主權國家,與現如今的歐羅巴聯邦帝國的外交關係都可以。
畢竟隻要李維不主動入侵,外麵的國家都巴不得過來討好歐羅巴聯邦帝國,就好比李維上輩子的美帝國主義,哪怕什麼都不做,也有的是國家去跪舔,甚至不惜奉上本國的利益交給美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