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楠在辭掉包裝工的工作後揣著不多的積蓄繼續謀工作,在之後的有段時間裏他還專門去學習了電腦修理的相關技術,當然這樣的學習結果是沒有文憑頒發的,學的都是能真正投入到實踐應用中去的動手技能,學完後他在一家私人電腦修理店鋪當了一名電腦修理工,說不好聽的就是當學徒的,那時他在很多人眼裏還是個低下的打工者,但夏楠絲毫沒有受到別人眼光的影響,他知道,真理和現實會打敗很多偏見和無知,實力才是真正的製勝法寶;盡管這還是份不體麵和純幹活的事兒,但夏楠認為這事兒太重要了,要是沒有當修理工的經曆就不能摸透電腦的內涵,如果說在工廠幹包裝工的那段經曆是創業的啟發階段的話,那麼修理電腦的這段經曆對於夏楠來說應該算是創業階段的起步階段;在某一行業對於某一行業的經營內容或產品必須了如指掌,隻有詳細了解了經營內容或產品才會使生產出的產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從而使產品能服務於大眾,為社會創造價值。夏楠在當修理工時漸漸體會到被很多人認為是高檔商品的電腦原來構造是這麼簡單,這麼簡單的商品居然能產生暴利,這就是見多識廣的結果,夏楠認為那些商家也就那麼兩下子,他認為那些曾經看不起自己的人也隻不過如此。夏楠對當修理工的那段日子非常重視,他說當修理工的那段經曆基本上使他的發展方向定了位,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曆更加堅定了他創業的信心,因為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被他赤裸裸地“摸”透,甚至被他開膛破肚地研究了一番。
做了一年半的電腦修理工後夏楠又出來找工作了,對他來說電腦技術方麵的知識基本被學到位,至少他理解了電腦技術的基本技術和原理,要想發展和創造某一產品必須對該產品有透徹的認識,否則做事情就像盲人摸象那樣憑感覺認事。夏楠也認識到,當修理工所學到的知識是大學裏麵的學習者們根本就學不到的,因為修理工了解和學到的知識是能實實在在服務於大眾的,所掌握的知識都是相當豐富和實用的,在一般大學那舒適的多媒體教室裏,大學生們了解知識的深度絕對比不上夏楠當修理工時所了解到的,因為夏楠所做的工作需要不斷實踐,可見實力並不常在高雅氣派的環境裏產生,而是產生於勤勞地實踐和塌實地掌握。要想創業必須懂銷售,因為再好的產品也必須提供給社會,賣給有需求的老百姓,再好的產品窩在自己的懷裏是毫無意義的,這樣它就失去價值,生產它的人也就沒有收入。
夏楠之後就去一家電腦專賣店應聘,接著當了一名電腦銷售員,這也是一個最能接近大眾的地方,在這裏可以最直接地與老百姓接觸,了解老百姓的需求,理解老百姓的心理,從而真正形成自己創業的構架。當時,夏楠去了金首市的一家電子市場裏麵一家專賣店當起了電腦產品銷售員,在那裏他依然是個打工的,在客戶眼裏他就是個普通服務員,他要不厭其煩地給客戶解答關於所賣商品的任何問題,他要盡可能賣掉貨架上的商品,說到銷售本領,這不是能從書本上真正學到的東西,不接觸群眾去學銷售那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要成為一個有實力的銷售員或企業家是必須要去接觸群眾的,弄清老百姓的物質需求,就像當父母官的要在基層多關心和體恤老百姓的疾苦一樣,這樣才能做的成事,否則事業就象建房子缺乏地基那樣不穩固。夏楠認為他自己以後就是要走做實業這條路,不親身麵對老百姓賣些東西也就缺乏了解老百姓的購買思想,也不可能使自己很好地邁向成功;總之多經曆社會底層生活和多多接觸老百姓對人生對事業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夏楠在當銷售員期間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顧客,時間長了他就像學了心理學一樣很能揣摩顧客的心理,能根據不同的顧客調整銷售技巧,他不知不覺也就提升了自己的銷售技巧和說服能力,口才絕對不是能從書本上學出來的,隻有多跟不同的人交流才能獲得;一個人在買賣中混久了後,其經濟意識必然會強烈很多,深奧的經濟原理會自然而然地不斷在腦子中形成,夏楠對此感觸很深,從大學畢業的學生未必比得上一個在賣場裏麵東轉西溜的售貨員,售貨員們悟得的經濟知識應該比學經濟學類的大學生們更多和更深切,夏楠對這一點非常有感觸。在當售貨員賣電腦產品的夏楠對商品的設計和包裝知識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他很清楚,產品的設計和包裝是吸引客戶眼球的最直接因素,他在工作之餘常幻想著以後怎麼包裝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怎樣給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打商業廣告,還幻想著去東京或紐約的某棟顯眼的大樓上做出與自己產品有關的大型平麵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