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聲望去,眾人的目光,彙聚成流水,齊刷刷的望向葉秋。
“公孫秋,你隻是當代學子,就算昔日有些才華,但那已經淪為過去。”
沙特使者,目帶冷笑:“兩千多年前的事情,你如何能知曉?”
“莊子生於道,孟子生於儒,二人交相輝映,點亮了戰國時代,卻彼此毫無關係,此事已經有了公論。”
秦爺望向葉秋的目光中,滿是不屑和嘲諷:“公孫秋,你現在認輸,或許還來得及!”
……對於眾人的冷嘲熱諷,葉秋並沒理會,而是風度依舊,不為所動。
“公孫先生,語嫣相信您,一定有辦法,證明二位聖人,曾經見過麵。”
寧語嫣吐氣如蘭,灼灼的望向葉秋:“但語嫣也不明白,這一點,如何才能證明?”
寧語嫣一個人相信葉秋,這並不改變葉秋今日, 所麵臨的生死危機。
唯有葉秋對所有人,證明自己的一切,那才是真正的打開方式。
“語嫣小姐,你可曾經聽過一句話——朝聞道,夕可死矣。”
葉秋,說道。
“此乃論語中經典名句,說的是一個人,如果早上聽聞了‘仁義之道’,那他就算是晚上去世,也算是死而無憾。”
寧語嫣點點頭,美眸中越發疑惑。
朝聞道,夕可死矣!這句話,哪怕是在21世紀的中原,依舊非常出名,被譽為經典。
但問題是, 這話和虛空之中,那些出逍遙遊的孟聖,又能有什麼關係?
“那語嫣小姐,你如今抬頭望天,你看到了什麼?”
葉秋,再問。
“這……”寧語嫣並沒回答,而是仔細望向虛空,卻隻看到孟聖的巍峨虛影。
“先生這是在指點我,我若和他人一般學識,那自然是不行。”
身為名動天下的才女,寧語嫣黛眉微皺,逐漸將目光望向了遠方。
此時,護國陣法籠罩之中,東風陣陣,大地落葉紛飛。
而寧語嫣卻仿佛看到了,在護國陣法之外,那紛飛的漫天大雪。
而在大雪之上,卻又有一輪紅日,正在逐漸的西沉。
天色漸晚,日落西山!“我明白了!”
沐浴在清風之中,寧語嫣心中一動,美眸頓時明亮:“如今,乃——夕!”
“朝聞道,是指早上聽聞大道,到晚上之時,就算死也無憾了。”
寧語嫣,繼續說道:“當年孔聖青壯年之時,曾經去拜會年老的老子,並在一顆大樹下,聽了老子對於大道的理解,這就是——朝聞道!”
“而當孔聖離開之時,那已經是日落西山,便是——夕可死矣!”
朝聞道,夕可死矣!當寧語嫣用天籟般的聲音,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都逐一說出之時。
眾人紛紛點頭,都感覺很有道理。
“可公主殿下,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朝聞道的‘道’,乃是指儒家的‘仁義之道’,和道家思想關係並不大。”
李公公的聲音,隨風而來:“孔聖雖得蒙老子指點,但儒家的論語之中,又豈能跪舔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