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春寒未盡,新生已始(2 / 2)

七歲的妻弟春兒拿個木棍當槍玩得正有勁,聽大人們嚷嚷得熱鬧,也跟著說:“叫小勇吧,勇敢勇敢去打仗!”說完,就跑出去“打仗”去了--前天鄉裏來村裏放的遊記戰的片子,他還在回想呢。

小勇?恩,不錯,老丈人唐有才聽完不住點頭:“恩,叫小勇不錯,陳玉勇。君子比德於玉,勇者敢做敢為,不錯,不錯!”丈母娘楊冰清也覺得這名兒不錯,挺有朝氣,恩,希望孩子勇敢些,別再哭就好了,想到這她不禁笑起來。

陳青坡聽不出來“玉勇”二字有多好,就知道挺帶勁!“勇敢勇敢去打仗!”,很好!日本鬼子、老蔣和帝國主義真可恨,可是俺爹為啥就不讓我去參軍呢?還說讓我先拾幾天柴禾再說!你瞧瞧,人家老正紀那人,不就是在部隊呆了兩年,學會開車,每次開車回村,多有麵子啊,還帶那麼好吃的,橘子罐頭、會說話的匣子--好象是叫啥“收音機”。。。。。。

“青坡,這名字要得不?”丈母娘問了兩遍,陳青坡才回過神來,忙點頭道:“中,中!就叫小勇,名兒不賴!”

可是這個被叫做“小勇”的家夥,還是哭個不停,一點也沒有要勇敢的意思~

陳青坡因為擔心家裏的房子,一個人先回了河南老家。丈母娘一家都擔心河南窮,大鳳剛生完孩子,所以不讓她回,先在娘家養身子,這樣對孩子也好。陳青坡覺得有道理,就先獨自回去,趕緊把自家借住村裏的那間草房收拾收拾。

這間草房子是生產隊裏的舊牛屋,暫時借給陳青坡家的,等在老房場子那蓋起房子了就得搬走。陳青坡祖輩在村裏還算大戶,所以雖然分支了不少代了,到陳青坡這代,仍然有很大一塊房場。房場的北邊蓋有三間瓦房,陳青坡的哥哥嫂嫂一家住著,有豬、有羊,有被、有糧。哥哥陳青山說房子小,兩家人住一起不方便,讓弟弟陳青坡先搬出去住,還利用他生產隊長的職務給借了一間勉強能住的舊牛屋。陳青坡想想也確實不方便,就答應了。

可是等陳青坡從四川回來後,剛收拾完那間草房,村裏的小春和留安兩位堂哥就找到他,說青山認為兄弟倆都成家了,應該分開過了。陳青坡雖然從沒想過發家,可也想不出反對的理由,祖祖輩輩兄弟們都是分家過的啊,分就分吧,早晚都是那回事。於是兩兄弟就請這兩位在村裏還算精明的堂哥做中間人和公證人,進行分家。

陳青坡是村裏有名的老實人,不會說,更不會爭,所謂分家,無非是別人說,他聽,別人分,他拿。

“三間瓦房、豬、羊、衣被,都是我借別人錢弄的,不信可以去找人對證。”陳青山說。陳青坡心裏明白:借的?明明大部分是你早兩年賭博贏來的,啥活也不幹,天天賭博,家裏活還不都是我一個人幹的?陳青坡張張嘴,不知道說啥。去找誰對證?誰能幫一個沒用的老實人呢。

“要不要分房子?分也行,借的錢一人還一半,中不?”陳青山和兩個堂哥問陳青坡。

那還分啥勁?陳青坡說不分了。

“宅子地,那就一人一半,哥北弟南。”都沒意見。

“坡的地種得不賴,按人口把崗地、平地分了,開的荒地我不要了,都給他!”陳青山說。兩個堂哥就說你瞧,還是哥哥大度,多照顧弟弟。

陳青坡沒吭聲,那些荒地都是他這幾年一抓鉤一抓鉤刨出來的,分著不燙手。

很快,家分完了。陳青坡把自己分到的兩袋紅薯幹抗回了那間借住的草屋,還一把鋤頭,一把鐮刀,一把鐵鍁。另外還有草屋用的那口破鍋和兩個膠盆。

地裏的麥苗長勢還不錯,也許今年會有個好收成呢。陳青坡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瞌睡都到哪去了呢?是破舊的棉被太薄?還是因為光光的葦席太涼?不知道小勇和孩子他媽現在怎麼樣了,兩個月沒見了,真想啊。。。。。。

夜已深,星光點點,草屋的南屋山堆著一垛新的茅草,不是很長,是陳青坡昨天借了一輛架子車去北山割的。陳村周圍的田野裏,草根都讓村民鏟掉曬著燒飯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