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沐的本意是水木森林和魔方影業聯手競拍數字領域,除了考慮到魔方影業和數字領域都是美國公司,整合起來更方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水木森林的資金方麵有些捉襟見肘。
誠然,去年以《子不語》和《失戀33天》為首的電影在內地拿到了十幾億的票房,今年的《子不語2》更是憑借一己之力,拿下近十億的內地票房,拯救了上半年水木電影的頹勢,這些票房分到水木森林手中的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水木森林的盈利水平那是有目共睹的,不過水木人花錢的本事也是有口皆碑的,如今製作中和製作完成但未放映的影片中不乏《神農架大腳印》、《大卡2》、《子不語3》這種製作宣發成本在一億以上的超級巨製,就連《致青春》和《泰囧》這種低成本的青春片和喜劇片都拿出了5000萬左右的預算,如果不是《子不語》係列在全球熱賣,水木根本支撐不了如此多的大項目,而且還基本都是獨資投入,膽子肥得很呢。
如果隻是投拍電影,何沐還不至於手頭捉襟見肘,主要是他又和老爸合夥入股了格瓦拉生活網,還投了些錢在大都會院線上,在一家京城的大型影院裏擁有了部分股份,所以在這次競拍數字領域的計劃中,水木需要一個合作夥伴。
不過身為魔方影業的帶頭人,傑夫對買下日落西山的數字領域並沒有什麼興趣。《饑餓遊戲》為公司帶來的驚人利潤他更希望投入到了新片製作以及發行渠道擴展上,在他看來,這些比投資特效公司更切合實際。也更符合魔方影業此時的發展需求。
站在不同的位置考慮的事情就是不同,在西方國家,優秀的特效公司多得是,不說工業光魔,索尼的圖形圖像公司,新西蘭的維塔特效這些頂級特效公司,即便《饑餓遊戲》的特效合作夥伴RodeoFX和HatchFX。雖然在海外聲名不顯,但實力也非常強大,他們能夠為雇主提供非常貼心且令人滿意的服務。所需花費在好萊塢電影製作成本中占到的比例也不大,在好萊塢拍電影,真正燒錢的是諾蘭那樣的實景拍攝控。
而且在美國搞特效公司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在數字領域之前。已經有FuelVFX和MatteWital兩家著名特效公司先後破產關門。前者曾製作了《普羅米修斯》的特效,後者參與了《泰坦尼克號》的部分後期製作工作,曾和數字領域並肩作戰,現在又同樣落難。
所以傑夫堅決不同意把資金投入到燒錢的特效公司,雖然數字領域有不錯的底子,但想要在特效領域一直保持在世界領先水平,這是非常困難的,沒有雄厚的資金和熱愛特效事業的決心是玩不轉的。稍有經營不善,他的魔方影業也會搭進去。
而何沐這邊有所不同。國內的特效底子是非常差的,知名的國人自主特效公司隻有先濤數碼、PO朝霆這幾家,還都是港台企業,想要做好特效,基本隻能求助於好萊塢特效公司或者韓國特效公司,他們的收費水平在華語片製作費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
可如果能夠擁有一家世界頂級特效公司,即便是曾經的,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手握數字領域的水木森林絕對能成為華語電影界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地位絕對比今時今日更加鞏固。而且數字領域現有的一些技術專利和CG人才也可以充實荷葉動畫,幫助公司第一部世界級水準的CG動畫《舒克與貝塔》盡早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