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昏君(2 / 2)

卷子金駱駝、鳳凰、麒麟,以為儀仗。場麵宏大,京城士庶都停業觀看,送葬的隊伍長達20餘裏。懿宗又賜給送葬的役夫100斛酒和30頭駱駝滿馱二尺寬的大餅,作為飯食。懿宗不顧國家對待公主的禮製,隨心所欲,對內憂外患則全然不放在心上,一個昏君的嘴臉暴露出來!

武宗滅佛以後,佛教勢力受到沉重打擊。宣宗即位後,又陸續恢複了寺院。到懿宗時期,佛教勢力又迅速發展起來。他本人沉溺其中,廣建佛寺,大造佛像,布施錢財無數。在懿宗的倡導下,大規模的法會道場空前興盛,長安佛寺中的經聲佛號又開始響徹捧真身菩薩起來。佛經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印刷術的發達,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就是鹹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剛經》卷子,今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現存國內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佛家的“陀羅尼經咒”。從法門寺地宮發現的“捧真身菩薩”和“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仗”等,也是敕造於鹹通年間的精美文物。懿宗崇佞佛教的高潮是繼憲宗之後又一次舉行了大規模的崇佛活動——法門寺迎奉佛骨。

鹹通十四年(873)三月,懿宗安排迎奉佛骨的詔書一下,立即招致群臣的勸諫。大臣們一致的理由是此舉勞民傷財,而且有憲宗迎奉佛骨之後暴死的前車之鑒,均認為此舉不祥。懿宗對此充耳不聞,他對大臣們講:“朕能活著見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可以遺憾了!”這次迎奉佛骨的規模,比起憲宗時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京師到法門寺沿途之上,禁軍和兵仗綿延數十裏,場麵之壯觀,遠遠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四月八日,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宮中供奉三天後,懿宗允許送到京城的寺院讓百姓瞻仰。虔誠的信眾不惜點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頭頂上燃香奉禮,富豪之家則舉行法會,不惜花費巨資,他們甚至以水銀為池,以金玉為樹,招集高僧大德,又請來戲班子載歌載舞。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競相施舍金帛,數量相當可觀。這次迎奉佛骨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僖宗即位後才把佛骨送歸法門寺。

懿宗如此堅決地迎奉佛骨真身舍利,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為百姓祈福”,實際上他是為給自己帶來福氣,是為了“聖壽萬春”,也就是為自己祈求平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佛骨真身舍利並沒有給這個倒行逆施的皇帝帶來福蔭。佛骨迎入京師後的當年六月,懿宗又一次病重。七月十六日,懿宗就已經“疾大漸”,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難怪舊時史家有人評價說:“佛骨才入於應門,龍已泣於蒼野。”意思是說懿宗迎奉的佛骨剛剛進門,載著他靈柩的喪車就已伴著眾人的哭泣到了墓地。

鹹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41歲的懿宗在鹹寧殿結束了他驕奢淫逸的一生。第二年二月,被安葬在簡陵(位於今陝西富平)。這時大唐帝國末世的挽歌已是隱約可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