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同昌公主的死,皇帝在朝廷裏折騰了好幾個月,弄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待這一切稍稍平定下來之後,懿宗才想到為愛女舉行盛大的安葬儀式。皇帝加封同昌公主為衛國文懿公主,“門下死生有命,雖著於格言,夭橫難明,豈由於定數。每念肅雍之德,載經悲愴之懷。疏土易名,用申彝典。故同昌公主,生知孝敬,天錫聰明。桃李凝華,芝蘭蘊秀。克奉公宮之訓,寧煩女史之箴。洎結慶秦樓,傳芳魯館。蘩潔淨,環鏗鏘。不矜帝子之尊,盡執家人之禮。謂乎積善,享彼修齡。驚電逝以霜摧,致珠沉而玉折。粉田蕪沒,金榜淒涼。荒沁水之林園,寢平陽之簫鼓。哀情靡極,縟禮宜加。啟衛國之山河,擇周公之諡號。式崇徽教,用慰營魂。可贈衛國公主,兼賜諡曰文懿。仍令所司擇日冊命,主者施行。”
陵墓自然是十分豪奢壯觀,陪葬的服飾器活更是琳琅滿目,填滿了墓坑,送葬場麵之大,絕非曆代公主可比。鹹通十二年(871年)正月十四日,葬同昌於東郊少陵原。送葬那天,侍從們抬著內庫高數尺的金玉駝馬、鳳凰、麒麟當儀仗,這些東西還穿衣服帶飾品,與人無異。另外,刻木為樓殿、龍鳳、花木、人畜形狀的,數都數不清。舉帳幕的有千隊,這些帳幕是用珍貴的絲織品加金銀製成的。
人們舉著幢節傘蓋,滿街都是,把太陽都遮住了。旌旗鹵簿等,都超過了公主應該享受的標準。懿宗另賜尼姑及女道為侍從。在前麵做引導的焚升宵靈芝香,敲打紫金碧盤,演奏歸天曲。整個儀仗隊伍繁華輝煥,大概有二十裏長。懿宗賜每個儀仗隊員一鬥酒,一張餅。京城的人紛紛放下自己的事來看熱鬧,擠得汗流浹背,唯恐居後。
懿宗和郭淑妃在延興門哭送,聞者無不傷痛。同昌的墓中用金子作俑人,陪葬的奇珍異寶數以千計。同昌的乳母被賜死,同日下葬,懿宗親自作祭乳母文。同昌的喪事完畢後,懿宗與郭淑妃還是悼念不已,樂人李可及作《歎百年》舞曲,哀傷纏綿,聽者皆流淚,懿宗以為是天下之至悲之曲,很合自己的心情,給李可及賞賜價值過萬貫。為給同昌追福,懿宗賜安國寺仙音燭。
此物特別高,層層鑲寶,掛花鳥形的鈴鐺。把燭點燃,鈴鐺就響了,聲音清脆,燭燃盡,聲音就沒有了,不知是什麼原理。懿宗曾去檢閱左軍,發現那裏的觀音像陷地四尺,問左右是怎麼了?左右說:“陛下是中國的天子,菩薩就邊土的道人。現在菩薩入土了啊!”這話意指同昌為觀音化身。懿宗很是高興,大賞。
懿宗親自為同昌寫挽歌,命群臣寫和詩,韋保衡寫神道碑,京兆尹薛能為外監護,供奉官楊複璟為內監護。庭祭那天,在韋家燃起一堆大火,百官把金飾的車子服飾珠寶錦繡等等,全都丟進火裏燒給同昌當陪葬。人一散,韋家人爭著在灰堆裏揀好東西。
隻因天年有限,一個美麗嫻雅的同昌公主過早離開了人世,誰知作為父親的唐懿宗竟以這種方式悼念亡女,殺死二十餘禦醫,關壓三百多親族,數十忠臣流放異地,把個朝廷內外攪得沸沸揚揚,怨聲載道。同昌公主若地下有知,難道不會傷心不已?李凗親自為女兒寫了挽歌,並勒令群臣都要作詩詞吊唁。
祭同昌公主文:“聖唐奄有萬邦,肇造區夏,揖讓而開鳳曆,謳歌而啟龍圖。聖祖神宗,重光奕葉。式被景化,至道邁於羲軒;允塞皇猷,盛德超於舜禹。元元豐阜,親親葉和,資仁孝為教先,諒慈愛為理本。維城之固,建茅社以製大牙;公宮之榮,分井賦以重湯沐。公主年未資於姆傅,禮近就於詩書,邇蘊妍華,才凝淑豔,含芳欲吐,擢秀方滋。仁惠信於生知,敏晤深於天性。將俟肅雍之範,以從桃李之時。然後築魯館而乘龍,秦樓而下鳳。豈謂靈芝呈瑞,遽凋葉於金枝;皎月初生,忽沉輝於銀漢。皇情悲矚,遇物追傷,爰命侍臣,誌於貞石。銘曰:
上天眷命,於我唐。道邁五帝,功軼百王。穆穆清風,明明耿光。澤被四海,化洽萬方。洪源不測,寶祚無疆。帝子天孫,載繁載昌。乃誕婉淑,鍾愛聖皇。蘭蓀待秀,桃李期芳。爰建湯沐,遂崇徽章。朝坼新花,夕落嚴霜。宸衷矚念,睿旨情傷。馬鬣封新,泉台夜長。乃刻於石,以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