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戰策(二)(2 / 2)

周德威深悉騎戰,他知道燕軍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耗自己的體力和士氣,等到自己麾下的黑鴉軍騎兵忍耐不住饑渴的時候,才是燕軍騎兵發動攻擊的時刻。這個過程可能會需要幾天的時間,在這幾天中,黑鴉軍騎兵會在隨時隨地的緊張中漸漸疲憊,會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忍受饑餓和幹渴,燕軍甚至不會讓自己輕易得到休息——也許今晚他們就會輪番發動襲擾。

所以,周德威並不打算逃很久,被一支騎兵盯上的時候,不管不顧的逃跑是沒有用的,他打算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或者是一次恰當的機會,與眼前的這支燕軍騎兵展開決戰,這才是他突出來的目的,如果順利的話,這一戰甚至能夠將整體戰局反盤。

周德威選擇的路線是先向東走,然後擇機向北,與石峪拉近距離。雖然他不認為燕軍會留給自己與李嗣昭、李嗣源會合的機會,但至少這是一個希望,也是鼓舞士氣的好辦法。

情況與周德威判斷的基本上相同,當黑鴉軍騎兵衝出包圍圈後,前路便越行越難。燕軍騎兵在兩個側翼頻繁的以百騎為單位,迅速馳近黑鴉軍身側,向黑鴉軍大隊中放出一陣弩箭,然後又迅速馳離。

燕軍騎兵的大角度折轉方向進行得非常完美,他們的注意力始終放在操縱戰馬並保持隊形上,至於發弩,這個活相對來說要簡單得多。與燕軍的“偽騎射”相比,黑鴉軍則要吃虧得多,能夠騎射的精銳畢竟隻是少數,又散布在整個五千騎組成的大隊裏,能夠還擊的箭矢就顯得寥寥無幾,大多數時候隻具備象征意義。

每一次燕軍騎兵逼近的時候,黑鴉軍騎兵隻能揮動騎槍和騎刀撥打,撥打不掉的則以皮甲硬抗,如此被動的局麵導致每一次都會有五六名、七八名騎兵墜馬,損失雖小,但累積起來就很可觀了。

局麵非常被動,如果這種狀況保持下去,恐怕到不了石峪,黑鴉軍就敗了。周德威思慮再三,決定不走了,他要在這裏與燕軍展開一次堂堂正正的騎戰。

周德威將黑鴉軍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後軍,一千五百騎,另一部分為前軍,三千五百騎。後軍以心腹統領,用來糾纏和遲滯背後的四千騎燕軍,自己親率前軍向左翼的六千燕軍騎兵衝鋒,爭取擊潰對手,然後再回過頭來解決背後的燕軍。

可惜周德威以為眼前的燕軍騎兵已經是對手的全部騎戰兵力,這一倉促的決定導致了後麵戰事的慘不忍睹。如果他知道燕軍還有一支上萬人的騎兵就在左近的話,也許他不會選擇立刻開戰,或者幹脆就不選擇騎兵突圍——與步卒在一起的話,至少還能堅持更久。

當周德威停下腳步開始整頓隊列、布置陣形的時候,燕軍騎兵也隨之意識到了他的打算,無數的火箭升騰而起,在天空上炸出一團團密集的黑雲。

周德威沒有顧及敵軍的警訊,他義無反顧的下達了作戰命令,黑鴉軍騎兵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向著當麵之敵發動衝鋒,另一部分留下阻截後麵的燕軍騎兵。周德威的衝擊目標是對方“耶律”將旗下的那員黑臉大將,周德威聽說過他,知道他叫耶律解裏,是燕王李誠中最早的騎兵教頭,也是這支懷約聯軍馬隊的主將。

周德威下令衝鋒前還對此嗤之以鼻,離得那麼遠,召喚友軍還有什麼用?等你召喚來了,戰事也結束了。在他的認知裏,燕軍召喚的“友軍”應當也必然是步卒,不可能再來一支騎兵了吧?要知道,整個河東以騎戰馳名數十年,最盛之時也隻有不到萬騎!他實在無法想象再來一萬燕軍騎兵會是什麼樣子,更無法想像一萬騎兵發動衝鋒是什麼樣子。

其實已經不用周德威去想象了,他直接跳過了想的過程,親眼目睹了一萬騎兵瘋狂衝鋒的場景。

震天動地的號角聲掩蓋了雷鳴般的馬蹄聲,那一刹那,山河為之動搖、天地為之變色……

統領騎兵發動衝鋒的是原霸都騎軍鎮遏使、都指揮使,現燕軍趙州軍統製趙霸。這位善於騎戰的河北將領此刻登上了一名騎將在這個時代所能登上的巔峰——指揮上萬騎兵橫掃原野。

這一刻,周德威滿臉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