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李嗣昭和周德威抵達石峪,隨同他們前來的是鄭軍和晉軍主力,共計馬步軍四萬餘人。至此,鄭、晉、韓三軍集全力於石峪,總兵力達到五萬五千餘人,頹靡了半個多月的石峪大營聲勢重振!
此刻的李嗣源本來已經意識到之前布置的安重誨奇兵突襲可能有所變故了,因為時間過去了一個半月,再怎麼算也應當到達黎城了,可敵軍至今沒有發生任何預想中的變化,這讓李嗣源心中惴惴不安。
李嗣源最希望的當然是安重誨秘密屯兵於黎城之外,正在尋找偷襲的良機,或許是黎城的守衛比較森嚴,讓安重誨一直找不到機會。
不過也不排除安重誨並未抵達黎城,考慮到這一個多月來大大小小的的幾場降雨,濁漳河穀道短時間內走不通也是很正常的。
最讓李嗣源擔心的,是安重誨已經兵敗黎城之下,或者幹脆就被燕軍察覺,在濁漳河穀被包了餃子,如果真是這樣,李嗣源的實力將會大減,在三王聯軍中徹底處於弱勢。
但在與李嗣昭和周德威的一次交談中,他聽說了安重誨回黎城要糧的事情,於是心裏又再次踏實了幾分,既然如此,那麼就說明安重誨沒有失敗,很有可能是因為穀道難走而耽擱了。
因此,李嗣源的期盼之心又重新點燃,他一心等待著安重誨騎兵突襲取得成功,對於李嗣昭和周德威立刻出兵的要求反而推脫起來。隻有自己拿下了潞州,潞州才真的是自己的,為了將來不看李嗣昭和周德威的臉色,李嗣源希望依靠自己。
李嗣源的推三阻四讓李嗣昭很不痛快,兩人之間甚至爆發了一次激烈的口角,李嗣昭指責李嗣源怯敵畏戰,被燕軍打破了膽子;李嗣源則爭鋒相對,批評李嗣昭冒險激進,容易輕敵誤事。
周德威苦口婆心的相互調解了好久,這才讓二人重新回到桌上,一起討論下一步的作戰方略。
按照周德威的提議,無論如何,三王聯軍應當先試著攻打燕軍營寨,打破燕軍對石峪的阻擋,打通南下襄垣的道路。對此,李嗣源也推脫不下去了,隻得點頭答允,但心裏已經在琢磨著消極怠工的念頭。
李嗣源離開後,周德威單獨和李嗣昭談了一次,李嗣昭則大發了一通牢騷。周德威想起來也是好笑,最開始反對南下的是自己和李嗣昭,李嗣源一力主張攻打襄垣,可到了現在,力主積極出兵的成了自己和李嗣昭,李嗣源反而時常將“穩妥”兩個字掛在嘴邊,當真是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周德威說,李嗣源那家夥雖說答允了主動出擊,但看起來不甚積極,心中有所抵觸,因此他的兵估計頂不上大用,攻打燕軍營寨的主力還是自己和李嗣昭的兵。
李嗣昭說如果不是看在三家一體的關係上,早就撤兵走人了,誰有那工夫來幫李嗣源打地盤?
周德威安撫說,你這麼想是對的,咱們三家還是應該以大局為重,隻有緊緊抱成一團,才可抗衡天下諸侯。幫助李嗣源就是幫助咱們自己,這一點務必要搞清楚。
李嗣昭悻悻說,自己這邊是沒有問題的,該怎麼打都聽你的,你在咱們老河東軍中就以謀略出名,考慮的東西也比我這個農家子弟出來的大老粗精細,你就放心吧。
周德威說你明白就好,李嗣源也不是不願意打,我估計他是受石磴山西戰敗的影響比較深,的確如你所說,有點畏敵如虎了,畢竟李從珂至今都沒有任何音訊,或許對李嗣源的打擊比較重。
李嗣昭說,行了,某知道了,一切都聽你的。
周德威說還是按照原定方略,隻要打破燕軍的營寨,李嗣源想必就會重振信心,到時候咱們再打襄垣和潞州,他應該會積極得多,畢竟是幫助他收複失地嘛。另外,你還得派人向武鄉催糧,燕軍的戰力咱們都是知道的,不亞於老河東軍,某估計這次至少得打一個月才能見分曉,糧食缺了可不成。
李嗣昭答允著下去布置催糧的事情了,周德威再一次將作戰方略在心中過了一遍,然後決定三日後開戰。
三王聯軍的石峪大營與燕軍平丘大營一東一西,相隔不到三裏地,幾乎是一眼就能看到對方。其中石峪大營占有地利之便,處於幾處高地之上,平丘大營所依靠的隻是一片平緩的矮丘,背後就是南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