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十八州,南部六州一半為宣武占據,一半處於戰場之上,自去年春季之後便收不上錢糧來了,咱們的錢糧都出自北部十二州,尤以晉中為最。去年秋收之後,節度府得糧七十二萬石,比前年下降約三成……”
晉王在河東的統治有些近似於軍戶分封製,或者說借鑒了胡人部族製。晉陽周邊的晉中平原為晉王屬地,除此之外的其餘地盤和百姓分給各大軍頭,各大軍頭以此類推,同樣將地盤和百姓分給下麵的小軍頭。以大將周德威為例,他的地盤就在雲州,吐穀渾人叛亂的時候,他是最著急的,也是平叛最積極的。
河東節度府每年征收各大軍頭屬地收成的三成,統一集中到節度府使用,剩下的留給各軍頭,供其養軍所用。節度府征得的收成一部分用來打造軍甲器械,一部分儲備下來,作戰時發放各軍拔賞、功賞、勞賞等等。這種征收是非常嚴格的,上下一視同仁,就連晉王李克用本人的屬地,也要上繳節度府。
整個河東的七十三萬百姓就這麼被一層層分封了下去,所有大小軍頭對待百姓的方式都一樣,拿來當軍戶使用。百姓的出產全部上繳軍頭,百姓的衣食住行所需物資則由軍頭分配。
李誠中入主幽州以後,軍事參謀書調查統計局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了解天下各主要藩鎮的運行體製。河東是盧龍沒有協議的默契盟友,往來河東的盧龍商賈極多,調查統計局對河東體製的了解也最詳細。當李誠中接到調查統計局對河東的分析報告時,曾經苦笑著歎道,晉王搞的這一套,究竟是奴隸製還是軍事共產製?
就聽張承業道:“至今年七月,河東節度府支糧七萬石用於打造軍甲、十八萬石用於支應雲、代以北吐穀渾、黨項、回鶻各部,各族以牛羊回饋,這些糧食也算沒有白費……十九萬石用於征發各州民夫、官吏軍將職俸七萬石
以上,便已將咱們自收的糧食耗盡,僅餘不到二十一萬石!
下麵說說軍士。黑鴉軍、衙內軍、蕃漢軍總計六萬出頭,其中騎軍七千,至今年七月,共計耗靡糧豆三十九萬石,食羊兩萬九千隻,缺口計有十八萬石糧、近萬隻羊,這部分軍糧從哪裏來的?不瞞各位,來自盧龍,是燕王送來的。
去年五月起,至今年七月間,一共十四個月,盧龍節度府共支應咱們河東各類糧食二十萬石、活羊一萬隻、鹽三百車……諸位,沒有這些糧食,咱家實在不知該如何撐過這一年。此外,盧龍還援應了咱們箭矢三萬、橫刀兩千柄,槍四千杆,各色盾牌過千,各色甲具數百領……
今年三月間,陽五將軍想率馬廂追擊撤退的朱友寧,被王爺否了,不是王爺不想追擊,實在是軍糧不敷使用。兩千馬隊需要多少糧食?送糧的民夫又要耗靡幾許?陽五將軍可以算一算,咱們追不起啊!”
陽五是周德威的小字,周德威最喜身先士卒,單挑鬥將,河東軍中都親切的以小字稱呼他,以示崇愛。周德威聽了張承業的話後,默然不語,去年為了不許追擊朱友寧的事情,他還跑到王府之上和晉王耍了脾氣、拍了桌子,此刻想來,不禁赧然。
張承業續道:“咱家曾與韓延徽談過,他言道,為了支應咱們河東,這一年多來,盧龍節度府資耗折算近五十萬貫!盧龍要的是咱們什麼呢?他們什麼都沒要,這五十萬貫是送給咱們的,送給王爺的!韓都虞曾經說過,燕王所圖隻為一件事,不要讓大唐天下為朱氏小兒所趁!這不就是咱們正在做的事情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