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非常規戰爭(五)(2 / 2)

王處直和張公慶同時倒吸一口冷氣,李小喜則在一旁笑吟吟的喝茶。

義武軍所轄易、定二州較為貧瘠,恒州又是戰場,每年節度府征收的稅賦折算下來,不到八萬貫,僅僅修一條路就能獲得整個節度府兩成半的收益,令王處直和張公慶有些不敢置信。

姚氏東主解釋說,如果僅僅是依靠修路來征收過路費,肯定達不到這個地步,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才成。其一,義武軍不幹涉、不察驗在官道上通行的商旅,要保證商旅們的人身和貨物安全;其二,義武軍要通過民間渠道默認與盧龍之間的非戰狀態,為兩鎮的民間溝通和來往創造條件。姚氏東主進一步解釋,隻有這兩個條件達成,義武和盧龍之間才能建立起正常的貿易關係,這條官道才能真正“旅客如織、車馬如龍”,換言之,以義武的貧瘠,隻有依靠盧龍的繁盛才能真正“脫貧致富”。

王處直和張公慶都是聰明人,他們敏銳的從姚氏東主的話裏抓住了兩個關鍵點。第一,義武貧瘠,如織的旅客和如龍的車馬來義武做甚?很顯然,是要通過義武前往河東;第二,要達成所謂的“非戰狀態”,就必須和盧龍節度府取得共識,而所謂的“通過民間渠道”,則是盧龍方麵答應,不需要義武公開雙方的關係,隻需私底下溝通即可,這種做法給了王處直轉圜的餘地,不至於令義武軍在明麵上惹怒東平王。

事情已經很明顯了,王處直有八分把握,眼前的李小喜和姚氏東主都是盧龍節度府的人,或者說至少得到了盧龍節度府的授意。一個小小的商賈,哪怕是有雄厚財力的商賈,再加上一個同樣做生意的李小喜,哪怕做的是護衛生意,可以調動上千名武士,也絕對沒有能力來談這種事關河北格局的大事,對方的底氣何在?自然來自盧龍節度府!

一瞬間,王處直的腦海裏閃現出四個字——左右逢源!那位素未謀麵的盧龍節度使李誠中,竟然給了自己左右逢源的餘地!由此可以看出,李節度打通河東通道的決心有多大,李節度抗衡宣武的信心有多強,李節度的胸懷有多廣!

姚記東主接著道:“隻要王節度答允了某的請求,除了每年向節度府解送兩萬貫外,某還可雇請節度府的軍隊,仿照盧龍例,看護官道,一應罰沒,由姚記與節度府平分。就如李總的幽燕保安總公司一般。”當下, 又把盧龍各州內正在實行的同類治策介紹一遍。

李小喜也適時插言,將自己的幽燕保安總公司向王處直詳述一番,然後道:“義武貧瘠,但盧龍富裕,隻需兩鎮溝通密切,義武憑借獨特的位置條件,必可獲得豐厚回報。某甚至建議王節度,也可讓義武軍嚐試做做護衛的營生,這條路子很是好走。”

王處直和張公慶雙眼相望,默默思索,李小喜繼續慢條斯理的喝茶,姚氏東主則在一旁含笑不語,等待王處直的答複。

張公慶問:“姚東主,這官道何時能夠修繕?”

姚東主早有成算:“原定州至易縣、易縣至淶水早有官道,隻是無人拾掇,荒廢了不少。一旦修起來就會很快,三個月內,某便可保證官道開通。真正需要費工夫的,是擴充道路,某擬擴充至可容三駕馬車同時通行,這需要八個月或一年的時間。當然,擴路不影響官道使用,三個月後,便可開通官道,第四個月,某便可以預交頭半年的費用,一萬貫!”

王處直心中掙紮、糾結了良久,他心知一旦做出這個決定,勢必影響到整個河北的勢力格局。但,一想到自己除了每年要白白出兵出糧,為宣武封鎖河東外,還要定期解送大量軍輜到魏州,同時向袁象先贈送禮物後,他最終還是倒在了每年兩萬貫收益的麵前

王處直已經被打動了,最後時刻,他喃喃道:“可招討行轅的使者怎麼辦?萬一事機不密,袁招討罪責下來,恐義武擔當不起。”

姚記東主從容道:“明日晚間,某欲於河邊設宴,邀請王節度和那位使者,隻要王節度能將那位使者請來,姚某定可說服使者。”

王處直看著信心滿滿的姚記東主,好奇的問:“你有把握?”

“與王節度的協議自然不能告知他的,但若是隻需讓招討使行轅默認築橋一事也不難。”

“你的意思是?”

“素聞袁招討使善為營生,姚某想要和他做一筆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