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訓司原先隻有柳城新兵訓練營和懷遠新兵訓練營兩處新兵訓練基地,入主幽州後,將原衙內軍大營劃轉作訓司,成為作訓司的第三處新兵訓練基地。
新的盧龍軍並不缺少兵員,缺少的是對新兵的重新訓練。隨著李誠中登上盧龍軍的最高舞台,他順利接收了原衙內軍、原義兒軍、原薊州兵、原霸都騎、原媯州兵等多支部隊,耗費兩個月時間對這些部隊進行甄別,將普通士兵留下,對軍官進行清理,或是調入白狼山軍校整訓,或是轉入幽燕、遼東兩大保安總公司,或是發還各將門以觀後效。通過清理,消除原深州係、霸都係、薊州係、山後係、平州係等派別在軍中的影響。
各支老牌盧龍部隊的士兵們則抽簽打散,分別納入柳城訓練營、懷遠訓練營和幽州訓練營進行新兵訓練,盡量使其融合,歸入新盧龍係(或者說營州係)。
自二月底至六月底,三大新兵訓練營共計整訓士兵三萬人。這些士兵兵員素質較高,充斥著職業老兵、遊俠兒、健卒、山後子弟等,悍勇血氣和戰鬥技巧都不弱,放到外鎮都是極好的兵員,但習慣和紀律極為欠缺,對新式訓練反而不太適應。新兵訓練一拖再拖,三個月不夠加至四個月,四個月不行延到五個月,直到六月底,才有三成士兵堪堪合格。其餘的則需要繼續接受作訓司的新兵改造。
到七月上旬,滄州軍和莫州軍才終於完成了軍隊整編,滄州和莫州站住了腳跟,同時開始軍隊合成訓練和實戰演習。直到此時,盧龍軍才算度過了軍力最為羸弱的艱難時期,有了與河北諸藩爭雄的實力。
有了滄州軍和莫州軍抵在一線,軍事參謀總署終於鬆了口氣,開始將注意力投放到營州軍的新建和懷約聯軍的補充上來。軍事參謀總署預計,至8月底完成營州軍和懷約聯軍的重建,至9月底完成幽州軍的搭建,年底完成各州縣預備旅和預備營的組建,同時讓兩大保安總公司正式運營。
從明年開始,盧龍節度府軍事體製將正式理順,從而恢複正規化的軍官培訓,開展定期的新兵征募和訓練,發動男丁進行每月三天的基礎軍事訓練。
除了軍事體製的建設外,李誠中還要抽出大量時間、耗費大量精力在民治上。地盤擴大了,官府必然隨之擴大,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建立與地盤相符的官府規模。
營州都督府的官製與這個時代所不同的根本區別在於處置權的下方,即將對事務的處置權下放到各曹、各科,使基層官吏擁有話語權,從而解放高層官吏,發揮官僚機構的整體主動性。這種體製也是後世現代政府通行的公務員製度,消除了官與吏之間的對立和隔閡,使二個階層之間的分別逐步模糊,讓胥吏能夠擁有晉升為官員的渠道,繼而形成統一的整體——即公務員群體。
這套官製在營州和平州已經實行了兩年多,效果十分顯著,使官府對民間事務的掌控和推動能力大大加強,進而帶動和促進了生產經營,營州和平州兩地的繁榮十分之中至少有八分得益於此。
李誠中打算複製這一體製,將其整體移到盧龍節度府來。
盧龍節度府下設判官署,統管民治。判官為馮道,朝廷加封禦史中丞,是為盧龍節度府文官第一人。
原營州都督府長史書房下設各科提升為各曹,形成總署、各曹、各科三級公務員體製。判官署下分八曹,即秘書曹、吏曹、度支曹、槯稅曹、農曹、工曹、商曹、交通曹、警務曹。各曹分管本務,曹下再設各科,與原營州長史書房沒有太大區別,隻是從工曹中將修路築橋及船隻運輸等事務獨立出來,新設交通曹管轄。另新設警務曹,將舊有三班衙役納入警務曹管轄,給予正式公務員身份,稱為巡警。
同時,節度府下設立法院、文教署、法務司、督查司、醫衛署等機構,這些機構官職和級別高於七曹而低於判官署,不在判官署管轄之內,但由判官本人兼管。
法院體係是營州逐漸成熟的公務機構,將司法審判的權力從州縣長官處剝離,就營州文官們的理解,法院對應朝堂中的大理寺,同時兼具部分刑部職能。
法院體係分三級,即幽州最高法院、各州高等法院和各縣巡回法院,其中,各縣巡回法院並不固定在某一地,而是每隔半年進行輪換,盡量杜絕和避免因司法轄地不同而引起的各種弊端。
文教署掌管文宣和教育,這個機構的任務是致力於建立遍及盧龍全境的三級教育體係——蒙學、初級書院和高級書院。